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薜荔根

薜荔根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薜荔根


薜荔根

“薜荔根”在《中药大辞典》

“薜荔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薜荔根

  【出处】《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Bì Lì Gēn

  【来源】为桑科植物薜荔的根。随时可采。晒干备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治头痛眩晕,关节风湿痛,产后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薜荔根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Bì Lì Gēn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薛荔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umil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二型;营养枝上生不定根,攀援于墙壁或树上,叶小而薄,叶片卵状心形,长约2.5cm,膜质,基部稍不对称,先端渐尖,叶柄很短;繁殖枝上无不定根,叶较大,互生,叶柄长5-10mm;托叶2,披针形,被黄色丝状毛;叶片厚纸质,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2-3.5cm,先端急尖至钝形,基部圆形至浅心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柔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在表面下陷,背面突起,网脉蜂窝状。花序托单生于叶腋,梨形或倒卵形,长3-6cm,宽3-5cm,顶部截平,略其短钝头或为脐状突起,基部有时收缩成一短柄,幼时被黄色短柔毛,成熟时绿带浅黄色或微红,基生苞片宿存,密被长柔毛;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壁口部,多数,排成数行,有梗,花被片2-3;雄蕊2,花丝短;瘿花具梗,花被片3,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内壁,花梗长,花被片4-5。瘦果近球形,有粘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旷野树上或村边残墙破壁上或石灰岩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水肿;疟疾;闭经;产后瘀血腹痛;慢性肾炎;慢性肠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闭经 痹痛 肠炎 产后瘀血腹痛 除湿 跌打 跌打损伤 风湿 风湿痹痛 风湿痛 腹痛 慢性肠炎 慢性肾炎 疟疾 祛风 祛风除湿 神经痛 肾炎 湿痹 水肿 舒筋 舒筋通络 通络 头痛 头痛眩晕 眩晕 腰肌劳损 瘀血 瘀血腹痛 坐骨神经痛


薜荔根的功效 薜荔根的用途 薜荔根可以治疗 薜荔根的用法 薜荔根的用量 薜荔根主要治疗 薜荔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薜荔根的用法 薜荔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白薯莨

    “白薯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薯莨”在《中药大辞典》 “白薯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薯莨   【拼音名】Bái Shǔ Lànɡ   【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
  • 扁青

    “扁青”在《中药大辞典》 “扁青”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扁青   【出处】《本经》   【拼音名】Biǎn Qīnɡ   【别名】白青(《本经》),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纲目》)。   【来源】为碳酸盐类
  • 扁秆藨草

      【拼音名】Biǎn Gǎn Pāo Cǎo   【别名】水莎草、三棱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扁秆藨草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irpus planiculmis Fr. Schmid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及根茎,洗净,晒干。
  • 蚌粉

    “蚌粉”在《中药大辞典》 “蚌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蚌粉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Bànɡ Fěn   【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
  • 扁果

    “扁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扁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果   【来源】漆树科扁果Rhus paniculata Wall.,以皮、果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皮:苦、涩,凉。   果:酸、涩,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