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茜草藤

茜草藤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茜草藤


茜草藤

  【拼音名】Qiàn Cǎo Té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cordifolia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茜草,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茎四棱形,棱上生多数倒生的小刺。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长2-6cm,宽1-4cm,先端通常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粗糙,下面沿中脉及叶柄均有倒刺,全缘,基出脉5。聚伞花序圆锥状,腋生及顶生;花小,黄白色,5数;花萼不明显;花冠辐状,直径约4mm,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雄蕊5,着生在花冠管上;子房下位,2室,无毛。浆果球形,直径5-6mm,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茜草藤Herba Rubiae Cordifoliae产于四川、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自产自销。

  【性状】性状鉴别:干燥茎下端粗约3-4mm,呈圆形,外表面淡紫红色或棕红色;上端茎呈四方形,枯绿色,茎的棱上有粗糙细毛刺。体轻,质脆,易断,断面平整,内心色白而松。茎节上轮生叶片,叶柄及叶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叶多脱落。气微,味微苦。 以条均匀,外皮红紫,内心黄红者为佳。

  【化学成份】全草含茜草萜酸(rubifolic acid)及茜草香豆酸(rubicounlaric acid)。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为茎、叶混合,呈段状。茎方柱形,皱瘪灰绿色,有明显的4条纵棱,棱上疏生倒刺,切面白色或中空。叶灰绿色或红褐色,上表面具粗糙毛,下面脉上及叶柄有倒刺。气微、味淡。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苦;凉;无毒

  【归经】心;肝;肾;大肠;小肠;心包经

  【功能主治】止血;行瘀。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疗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凡血虚发热泄泻无瘀滞者均忌用。"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风痹 行瘀 血崩 痈毒


茜草藤的功效 茜草藤的用途 茜草藤可以治疗 茜草藤的用法 茜草藤的用量 茜草藤主要治疗 茜草藤能够治疗的疾病 茜草藤的用法 茜草藤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秋木瓜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Qiū Mù Guā   【别名】木瓜(《滇南本草图谱》),酸木瓜(《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香木瓜、皱皮木瓜(《成都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秋木瓜的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纵剖为2或4块,置开水中微烫,以外
  • 蜣螂

    “蜣螂”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蜣螂”在《中药大辞典》 “蜣螂”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蜣螂   【拼音名】Qiānɡ Lánɡ   【别名】推粪虫、推屎爬、屎蛒螂、粪球虫、铁甲将军、牛屎虫、推车虫   【来源】鞘
  • 强壮莲座蕨

      【拼音名】Qiánɡ Zhuànɡ Lián Zuò Jué   【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强壮观音座莲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iopteris robusta Chin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去叶柄与须根,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强
  • 蜻蜓兰

      【出处】《东北植物检索表》   【拼音名】Qīnɡ Tínɡ Lán   【别名】竹叶兰(《湖南民间药物资料》)。   【来源】为兰科植物蜻蜒兰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伸长,稍肥厚。茎下部通常有3片(稀2片)较大的叶,
  • 青藤

      【出处】青藤之名见于《纲目》"清风藤"条释名项下,清风藤之名始见于《本草图经》,据载:"清风藤生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本上,四时常有,彼土人采其叶入药,治风有效。"观其附图,与本种不相同,似为清风藤科清风藤属(Sabia)植物。《本草图经》之兴化军防己与《植物名实图考》的滇防己均附有药图,似为本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