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竹节三七

竹节三七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竹节三七


竹节三七

  【出处】《百草镜》

  【拼音名】Zhú Jié Sān Qī

  【别名】土参、土精、血参(《花镜》),甜七、竹根七(《草木便方》),竹节参(《科学的民间药草》),竹节人参(《现代实用中药》),竹鞭三七、罗汉三七(《中国药植志》),竹节七、竹七(《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萝卜七、白三七(《中药材品种论述》),水三七(《贵州草药》),明七、野三七、鸡头七(《元南经济植物》)。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呈竹鞭状的根茎。9~10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玻炕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根茎横卧,呈竹鞭状或串珠状,内质肥厚,白色,节间短。茎直立,圆柱形,表面无毛,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柔,长4~9厘米;小叶通常5片,薄膜质,阔椭圆形、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最下2片形小,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圆形或几心形,边缘锯齿细密或呈重锯齿状;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灰白色刚毛,下面无毛或有时脉上密生柔毛;小叶柄极短。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柄直立,长约15厘米,小花多数,具细柄;花萼绿色,先端5齿尖;花瓣5,淡黄绿色,卵状三角形,先端尖;雄蕊5,花丝背着,花药椭圆形,纵裂;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离生,外弯。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本植物较粗的肉质直根(峨三七)、呈串珠状的根茎(珠儿参)、叶(参叶)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沟边或林下。分布西南地区及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等地。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性状】干燥的根茎呈竹鞭状,结节膨大,节间较短,每节有一浅槽成环形,上方有一圆形而微凹的茎痕,侧面有凸起呈圆点状的根痕1~3枚,或残存弯曲的须根。表面淡黄白色至灰褐色,平滑或有皱纹。质地坚硬。折断面平坦,粉白色至乳白色。味苦,微甜。以细长、结实、体沉重、味浓者为佳。

  【化学成份】根茎含皂甙约5%,中有竹节皂甙Ⅳ等,甙元是齐墩果酸。

  【药理作用】①抗炎作用

  大鼠口服"三七"(以竹节三七为主要成分的煎剂)10克/公斤,在1~3天内连服3次,对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引起的"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皮下埋藏棉球引起的炎性肉芽肿的形成及去肾上腺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亦有明显抑制作用。

  ②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连服7天或只服1天,均不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但明显抑制非特异性刺激(游泳)引起的肾上腺内维生紊C含量的降低。小鼠多次服用"三七"10克/公斤,无论是正常或去肾上腺饥饿的小鼠,对肝糖原的积累都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内服相当量的葡萄糖则并无此种作用。摘除肾上腺的幼年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可延长其生存时间。豚鼠口服10克/公斤/日,连服5天,尿中17-酮类甾醇排出量并无显著影响。综上看来,"三七"并不具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而似有肾上脓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抗炎原理可能与此有关。

  【性味】甘苦,温。

  ①《草木便方》:"甘。"

  ②《科学的民间药草》:"味淡,稍苦。"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微苦甘,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散察,活血。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①《草木便方》:"散血活血破血,治痈肿,疗犬伤、金刃,跌扑。"

  ②《中国药植志》:"健壮补药,并有疗伤,止血作用。"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跌扑损伤,消肿脓、积聚。""并治寒湿及筋骨痛。"

  ④《四川中药志》:"治痨伤吐血,及崩中下血。"

  ⑤《本草推陈》:"常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痰液粘稠,咳嗽咯痰不畅;积血不行,吐血及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调敷或干撒。

  【注意】《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附方】治跌打损伤:大叶三七根一钱,金不换根一钱。洗净,捣烂,温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备注】同属植物羽叶三七(参见"羽叶三七"条)、狭叶假人参(分布四川、贵州)的根茎在四川亦称竹根七,并同等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崩中 跌扑损伤 积聚 筋骨痛 痨伤 劳伤吐血 破血 散血


竹节三七的功效 竹节三七的用途 竹节三七可以治疗 竹节三七的用法 竹节三七的用量 竹节三七主要治疗 竹节三七能够治疗的疾病 竹节三七的用法 竹节三七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竹鼠油

      【拼音名】Zhú Shǔ Yóu   【来源】啮齿目竹鼠科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 Gray,以脂肪入药。   【生境分布】福建、广东、四川、云南、陕西。   【功能主治】解毒排脓,生肌止痛。主治烫火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外
  • 朱砂菌

      【出处】吴林息园《吴蕈谱》载:“橘皮蕈,红如橘皮,味亦带辣。”即指多孔菌科栓菌属红栓菌,而其变种外形及生境分布与正种基本相同,因此也应当包括其变种血红栓菌。   【拼音名】Zhū Shā Jūn   【别名】橘皮蕈、胭脂菰、胭脂栓菌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红栓菌
  • 止泻木皮

    “止泻木皮”在《中药大辞典》 “止泻木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止泻木皮   【出处】《广西植物名录》   【拼音名】Zhǐ Xiè Mù Pí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止泻木的树皮。春、秋采收。
  • 紫油木皮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Zǐ Yóu Mù Pí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清香木的树皮。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油木叶"条。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研
  • 醉针茅

      【拼音名】Zuì Zhēn Máo   【别名】药老、药草、米米蒿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醉马草的全革。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natherum inebrians(Hance)Keng   采收和储藏:夏季来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醉马草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