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野杜仲

野杜仲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野杜仲


野杜仲

“野杜仲”在《中药大辞典》

“野杜仲”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野杜仲

  【出处】江西《草药手册》

  【拼音名】Yě Dù Zhònɡ

  【别名】四棱子、金丝杜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黑杜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卫矛的根、根皮或树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达10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圆筒形,灰绿色,折断后有白丝;幼枝黄绿色,有4棱。单叶对生,薄革质,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边缘具均匀的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下面主脉明显隆起;叶柄长约0.5~1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有花5~9,总花梗长达5厘米;花大,白色,直径达2厘米,4数;花瓣圆形,面上有皱纹;雄蕊有细长花丝;子房每室有6~12颗胚珠。蒴果有4锐棱,成熟时呈黄色。种子黑色,外被深红色的假种皮。花期5~6月。果期7~9月。

  本植物的果实(大花卫矛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沟谷林缘,常见于石灰岩山地。分布浙江、江西、甘肃、陕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化学成份】根皮、树皮含硬橡胶,树皮中含量为3.38~17.25%。

  【功能主治】治腰痛,血瘀闭经,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①治腰痛:大花卫矛树皮或根皮一两,大活血一两,柘藤根一两。加酒煎,一日三次分服。

  ②治血瘀闭经,痛经:大花卫矛根五钱,野南瓜根一两,乌药五钱。水煎服。(功用主治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杜仲

  【出处】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拼音名】Yě Dù Zhònɡ

  【英文名】Root-bark of Largeflower Euonymus

  【别名】四棱子、痰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卫矛及肉花卫矛的根、树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uonymus grandiflorus Wall.2.Euonymus carnosus Hems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或剥皮晒干。

  【原形态】1.大花卫矛 常绿乔木或灌木,植株高4-10m。树皮灰黑色。小枝圆筒形,灰绿色,折断后有白丝,幼枝有棱,黄绿色。单叶对生;叶柄长0.5-1cm;叶片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急尖或短尖,边缘具细齿,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达5cm,有花5-9朵,花大,直径达2cm,黄白色,4出数;花瓣圆形,上面有皱纹;雄蕊花丝细长,着生于肥大方形花盘的边缘上。蒴果具狭翅状4锐棱,成熟时黄色至红色。种子黑色,外被深红色假种皮。花期5-6月,果期7-9月。

  2.肉花卫矛 本种与大花卫矛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柄长达2cm;叶较宽大,长5-15cm,稍带肉质,长方椭圆形、宽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基部宽楔形,先端突短尖。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灌丛中或沟谷林缘,常见于石灰岩山地。

  2.生于山坡、林边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2.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

  【化学成份】根皮、树皮含硬橡胶,树皮中含量为3.38-17.25%。

  【性味】苦;辛;平

  【归经】脾;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化瘀散结。主风湿疼痛;跌打伤肿;腰痛;经闭;痛经;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附方】①治腰痛:大花卫矛树皮或根皮一两,大活血一两,拓藤根一两。加酒煎,一日三次分服。②治血瘀闭经,痛经:大花卫矛根五钱,野南瓜根一两,乌药五钱。水煎服。(功用主治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闭经 跌打伤 跌打伤肿 风湿疼痛 化瘀 活血通经 瘰疬痰核 痰核

野杜仲


野杜仲的功效 野杜仲的用途 野杜仲可以治疗 野杜仲的用法 野杜仲的用量 野杜仲主要治疗 野杜仲能够治疗的疾病 野杜仲的用法 野杜仲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禹白附

      【出处】《中药志》   【拼音名】Yǔ Bái Fù   【别名】牛奶白附(《中药志》),鸡心白附(《中药材品种论述》)。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秋季采挖块茎,除去残茎、须根,撞去或用竹刀削去粗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
  • 鸭跖草

    “鸭跖草”在《中国药典》 “鸭跖草”在《中药大辞典》 “鸭跖草”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鸭跖草   【拼音名】Yā Zhí Cǎo   【英文名】HERBA COMMELINAE   【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
  • 有瓜石斛

      【出处】始载于《医药科技资料》。   【拼音名】Yǒu Guā Shí Hú   【英文名】Pale Ephemerantha   【别名】带爪石斛、果上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流苏金石斛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hemerantha fimb
  • 岩冬菜

      【拼音名】Yán Dōnɡ Cài   【别名】海椒七、赤脚大仙、拐脚草、枪花药、绿豆青、狗肝菜、九头狮子草、水甲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四子马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obilanthes tetraspe-rmus (Champ. Ex Bent
  • 盐麸树白皮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Yán Fū Shù Bái Pí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已去掉栓皮的树皮。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   【功能主治】治血痢,肿毒,疮疥。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