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血榧

血榧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血榧


血榧

“血榧”在《中药大辞典》

“血榧”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血榧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Xuè Fěi

  【别名】臭榧(《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南方红豆杉的种子。

  【原形态】南方红豆杉,又名:美丽红豆杉。

  常绿乔木,高10~25米。树皮赤褐色。叶螺旋状着生,排成2列,钱形,镰刀状弯曲,长2~4厘米,宽3~4.5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叶缘通常不反曲,绿色边带较宽,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黄绿色气孔带。花单性,雌雄异株,生于二年枝上叶腋;雄花圆形,具鳞状苞片,雄蕊4~8,药3~8室;雌花单生于短枝上,基部为相对的鳞片所包围。种子宽卵形,略扁,先端具2棱线,生于红色肉质的杯状假种皮中,种脐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生山地。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安徽、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份】叶含金松双黄酮,树皮含鞣酸。

  【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食积,驱蛔虫。"

  【用法用量】内服:炒熟煎汤,5~6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血榧

  【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Xuè Fěi

  【别名】榧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三尖杉科植物三尖杉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

  采收和储藏: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围40m。树皮褐色或红褐色,裂成片状脱落。小枝对生,基部有宿存芽鳞;枝条细长,稍下垂,树冠广圆形。叶螺旋状排成2列,披针状线形,通常微弯,长4-13(多为5-10)cm,宽3.5-4.5mm,上部渐窄,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气孔带白色。较绿色边带宽3-5倍。雄球花8-10,聚生成头状,单生叶腋,总花梗较粗,通常长6-8cm;雌球花由数对交叉对生各有2胚珠的苞片组成,生于小枝基部的苞片腋部,稀生枝顶。种子椭圆状卵形,长约2.5cm,假种皮熟时紫色或红紫色,先端有小尖头,花期4月,种子8-10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我国特有树种,生于针、阔叶树混交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三尖杉种子含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粗榧碱(harringtonine),高粗榧碱(homoharringtonine),11-羟基三尖杉杉碱(11-hydroxycephalotaxine),桥氧三尖碱(drupacine) 等。

  【性味】涩;苦;性平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驱虫消积;润肺止咳。主食积腹胀;小儿疳积,虫积;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炒熟食。

  【注意】便溏者慎服。

  【各家论述】《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食积,驱蛔虫。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虫积 肺燥咳嗽 驱虫 驱蛔 驱蛔虫 润肺止咳 食积腹胀


血榧的功效 血榧的用途 血榧可以治疗 血榧的用法 血榧的用量 血榧主要治疗 血榧能够治疗的疾病 血榧的用法 血榧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小果蕗蕨

      【拼音名】Xiǎo Guǒ Lù Jué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小果蕗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m microsorum(V.d.B.)Ching.[Hymenophyllum microsorum V.d.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
  • 熊肉

    “熊肉”在《中药大辞典》 “熊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熊肉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Xiónɡ Ròu   【来源】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肉。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熊胆&qu
  • 小金樱子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Xiǎo Jīn Yīnɡ Zǐ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小果蔷薇的果实。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小金樱"条。   【性状】果实圆形,直径0.5~1厘米;外表面深棕色,光滑无刺,有时具皱纹;基部附有细长果柄
  • 西藏角蒿

    “西藏角蒿”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西藏角蒿”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西藏角蒿   【来源】紫葳科角蒿属植物西藏角蒿Incarvillea younghustandii Sprague,以根及种子入药。7~9月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8~9月采
  • 向日葵根

    “向日葵根”在《中药大辞典》 “向日葵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根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Xiànɡ Rì Kuí Gēn   【来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根。   【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