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乌桕木根皮

乌桕木根皮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乌桕木根皮


乌桕木根皮

“乌桕木根皮”在《中药大辞典》

“乌桕木根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乌桕木根皮

  【出处】《纲目》

  【拼音名】Wū Jiù Mù Gēn Pí

  【别名】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类草药性》),乌臼(《摘元方》)。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去掉栓皮的根皮或茎皮。全年可采,将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

  【原形态】乌桕(《唐本草》),又名:鸦臼(《纲目》),木子树(《植物名实图考》),琼树、蜡子树、虹模、血血木、桕子树,虹树。

  落叶乔木,高达15米,具乳液,树皮灰色而有浅纵裂。单叶互生,纸质;菱形至阔菱状卵形,长3~8厘米,宽3~7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至钝形,全缘,两面均绿色,无毛,秋天变成红色;叶柄长2.5~7厘米,顶端有腺体2个。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顶生,花小,绿黄色,无花瓣及花盘;雄花7~8朵聚生于苞腋内,苞片菱状卵形,宽约1毫米,先端渐尖,基部两侧各有肾形腺体1个。雄蕊2,少有3枚者;雌花生于花序的基部,子房3室,柱头3裂。蒴果椭圆状球形,直径1~1.5厘米,成热时褐色,室背开裂为3瓣,每瓣有种子1粒。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叶(乌桕叶)、种子(乌桕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野生或栽培。分布华东和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甘肃等地。

  【毒性】乌桕木引起食物中毒:据报道,以乌桕木作切菜砧板,在砧板上剁肉糜,吃后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轻重与肉糜的剁细程度、肉在砧板上停留时间及进食时间成正比。中毒者潜伏期短(大都在0.5~2.5小时内),发病急,具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少数有四肢、口唇发麻,面色苍白,心慌,胸紧,严重咳嗽等,一般经对症治疗后即能恢复,不致引起死亡。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微温,有毒。

  ①《唐本草》:"味苦,微温,有毒。"

  ②《纲目》:"苦,微温,无毒。"

  ③《本草经疏》:"辛苦,温,有毒。"

  ④《南宁市药物志》:"苦涩,微温。"

  【归经】《本草经疏》:"入手、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利水,消积,杀虫,解毒。治水肿,臌胀,症瘕积聚,二便不通,湿疮,疥癣,疔毒。

  ①《唐本草》:"主暴水症结积聚。"

  ②《日华子本草》:"治头风,通大小便。"

  ③《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④《生草药性备要》:"治烂脚,螆癞,蛇伤,乳痈,酒顶,酒疯脚;治坐板癞,捣烂用盐少许坐,热又换。"

  ⑤《本草备要》:"泻热毒,疗疔肿,解砒毒。"

  ⑥《医林纂要》:"杀鱼虫毒。"

  ⑦《植物名实图考》:"根:解水莽毒。"

  ⑧《分类草药性》:"根:专治食积,消虚热,下虚气,消肿。"

  ⑨《岭南采药录》:"治头风,脚气,横痃,便毒。"

  ⑩《南宁市药物志》:"根为泻下峻药,并可催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体虚者忌服。

  ①《纲目》:"气虚人不可用之。"

  ②《本草经疏》:"脾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法当补脾土为急,此药必不可轻用。如果元气壮实者,亦须暂施一、二剂,病已即去之。"

  【附方】①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桕皮二两,木通一两(判),槟榔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②治臌胀:㈠乌柏树根二层皮(切碎)一至三两,白米一撮,炒至微黄色,加北芪三钱同煎水服,或连米擂糊加糖煮服。每日一次,连服三至六日。㈡乌桕木根三两,桑树根一两。用水五碗,煎至一碗,分三次服下。(《岭南草药志》)

  ③治黄肿症:取乌桕二层皮青和米擂烂,加片糖少许,煎成粉,食之必泻,泻后神倦,约一日可消。(《岭南采药录》)

  ④治症瘕积聚,水肿:乌桕树根鲜二层皮,每次三钱,水煎服。(《闽东本草》)

  ⑤治小便不通:乌桕皮煎汤饮之。(《肘后方》)

  ⑥治大便不通:乌桕木根方长一寸,劈破,以水取小半盏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取水。(《斗门方》)

  ⑦治二便关格二、三日则杀人:乌桕东南根白皮,干为末,热水服二钱,先以芒硝二两,煎汤服,取吐。(《肘后方》)

  ⑧治盐胸痰喘:桕树皮去祖,捣汁,和飞面作饼,烙热,早晨与儿吃三、四个,待吐下盐涎乃佳,如不行,热茶催之。(《摘元方》)

  ⑨治脚气湿疮,极痒有虫:乌桕根为末敷。(《摘元方》)

  ⑩治风疹块:乌桕树根适量,煎水暖洗。(《岭南草药志》)

  ⑾治毒蛇咬伤:乌桕树二层皮(鲜一两,干五钱),捣烂,米酒适量和匀,去渣,一次饮至微醉为度,将药渣敷伤口周围。(《岭南草药志》)

  ⑿治胞衣不下:乌桕根三两。加酒炖服。(《闽东本草》)

  ⒀治婴儿胎毒满头:水边乌桕树根,晒研,入雄黄末少许,生油调搽。(《经验良方》)

  ⒁治鼠莽砒毒:乌桕根半两,擂水服之。(《医方大成论》)

  ⒂治跌打新伤,遍身疼痛:乌桕鲜根,每次一两,水煎调乌糖服。(《泉州本草》)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

  用鲜乌桕树根配合鲜蛇莓煎服。参见"蛇莓"条。

  ②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新鲜乌桕木根的二层皮4两,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儿童酌减。临床试治7例,治疗时间平均为14天。自觉症状如发热、疲乏、胃口不好、腹胀、右肋下痛等消失较快;黄疸消退最快者7天,最慢者14天;小便中胆汁色素、尿胆元在服药3~5天后即告减退或消失。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③治疗肾变性综合征

  取近水旁之乌桕树树干的韧皮60克,加水磨碎,过滤,滤出液加水至大半碗,慢火煎至刚沸为度,乘温顿服,每日1次。服药后常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试用于24例,对消除水肿有一定疗效;消肿后如给予补肾健脾、益气补血之方剂,每能巩固疗效。此药对肾功能极度不良或有尿毒症表现的慢性肾炎无效。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乌桕木根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Wū Jiù Mù Gēn Pí

  【英文名】Chinese Tallowtree Root-bark

  【别名】卷根白皮、卷子根、乌桕木根白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根皮可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um sebiferm (L.)Roxb.[Croton sebiferum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浆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

  【原形态】乌桕 落叶乔木,高达15m,具乳汁。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5-6cm,顶端有2腺体;叶片纸质,菱形至宽菱状卵形,长和宽约3-9cm,先端微凸尖到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5-10对。穗状花序顶生,长6-12cm;花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及花盘;最初全为雄花,随后有l-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10-15朵簇生一苞片腋内,苞片菱状卵形,先端渐尖,近基部两侧各有1枚腺体,萼杯状,3浅裂,雄蕊2,稀3,花丝分裂;雌花具梗,长2-4mm,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苞片3,菱状卵形,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椭圆状球形,直径l-1.5cm,成熟时褐色,室背开裂为3瓣,每瓣有种子1颗;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花期4-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

  【栽培】生物学特性 吉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耐短期渍水。

  不耐严寒、不耐久荫。在黄河以南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水量700mm地区均可生长。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上或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嫁接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11月待种子充分成熟,果壳已开裂时,从壮年树上采种,种子要经脱蜡处理,可用60-80℃的热水浸泡,不停地搅拌种子使除去蜡皮;或用30-40℃温水浸种24h,使蜡皮软化,再搓或捣去蜡皮,淘洗干净。播种前种子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350-400kg喷拌。2-3月按行距30cm开沟,沟深1.5cm,将种子播入,覆土,4月中旬出苗,进行松土除草,5月追施硫酸铵或人粪尿。第2年按行株距(3-5)m×(3-5)m定植。嫁接繁殖:选优良品种一年生的枝条做接穗,或采种时枝条连同果穗一起剪下,用湿砂贮藏,作接穗用。嫁接方法可芽接或穗枝接法。

  田间管理 幼苗期每年松土除草3-4次;追肥2-3次,5月上旬施硫酸铵或尿素或人畜尿,6-7月增施钾肥,冬季施厩肥或堆肥。整枝修剪,形成伞形树冠,冬季短截为主,结果树在采果后,剪除下垂枝、重叠枝、病虫枝。修剪原则:强树弱剪,弱树强剪,内膛强剪,外围弱剪。利用潜伏芽,可进行老树更新。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早害有木腐蛾、大袋蛾、褐边绿刺蛾、刺娥、绿尾大蚕蛾、乌桕毒蛾、水青蛾、樗蚕、乌桕蚜虫、黄斑蝽、赤条蝽、天牛、华北大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为害。

  【性状】显微鉴定:根皮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宽,射线宽1-2列细胞。皮层和韧皮部均散有单个或成群的石细胞及纤维;石细胞黄色,不规则形、类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的细胞中常含有草酸钙方晶;纤维多为晶纤维。此外,有少数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份】根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东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树皮含莫雷亭酮(moretenone),莫雷亭醇(moretenol)及3-表莫雷亭醇(3-epimoretenol),3,3'-甲基并没食子酸(3,3’-methylellagic acid)。茎皮含6,7,8-三甲氧基香豆精(6,7,8-trimethoxycou-marin),莫雷亭酮,莫雷亭醉。植株合反式-2-顺式-4-癸二烯酸乙酯(ethyl trans-2-cis-4decadienoate)。

  【药理作用】根煎剂有泻下作用;根皮所含花椒油素有杀肠虫作用。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微温;有毒

  【归经】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蛇虫毒。主水肿;症瘕积聚;膨胀;大、小便不通;疔毒痈肿;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体虚者忌服。

  1.《纲目》:气虚人不可用之。

  2.《本草经疏》:脾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法当补脾土为急,此药必不可轻用。如果元气壮实者,亦须暂施一、二剂,病已即去之。

  【各家论述】1.《纲目》:乌桕根,性沉而降,利水通肠,功胜大戟。一人病肿满气壮,令掘此根,捣烂,水煎服一碗,连行数行而病平。气虚人不可用之。此方出《太平圣惠方》,但不可多服尔。

  2.《本草经疏》:乌桕木根皮,与巴豆、牵牛大略相似。入手、足阳明经,其主暴水症结积聚者,皆二经为病,苦能泄,辛能散,温能通行肠胃,则诸症无不除矣。

  3.《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4.《生草药性备要》:治烂脚,癞,蛇伤,乳痈,酒顶,酒疯脚;治坐板癞,捣烂用盐少许坐,热又换。

  5.《本草备要》:泻热毒,疗疔肿,解砒毒。

  6.《医林纂要》:杀鱼虫毒。

  7.《植物名实图考》:根:解水莽毒。

  8.《分类草药性》:根:专治食积,消虚热,下虚气,消肿。

  9.《岭南采药录》:治头风,脚气,横痃,便毒。

  10.《南宁市药物志》:根为泻下峻药,并可催吐。

  11.《唐本草》:主暴水症结积聚。

  12.《日华子本草》:治头风,通大小便。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催吐 疔毒 疔肿 二便不通 臌胀 脚气 解蛇毒 积聚 烂脚 膨胀 蛇毒 蛇伤 湿疮 食积 头风 小便不通 消积 消肿散结 泻热 泻下 症瘕 症瘕积聚 逐水


乌桕木根皮的功效 乌桕木根皮的用途 乌桕木根皮可以治疗 乌桕木根皮的用法 乌桕木根皮的用量 乌桕木根皮主要治疗 乌桕木根皮能够治疗的疾病 乌桕木根皮的用法 乌桕木根皮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五叶薯

      【拼音名】Wǔ Yè Shǔ   【别名】毛狗苕、玉苁蓉、朱砂莲、毛团子、蓑衣包、血参、苦卡拉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五叶薯蓣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pentaphyll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
  • 温大青

      【拼音名】Wēn Dà Qīnɡ   【别名】马蓝、野蓝靛、球花马蓝、大青草、小野红靛、红石蓝、蓝靛七、鸡骨草、铁脚灵仙、鸡腿牛膝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圆苞金足草的地上部分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 (Wal
  • 乌桕叶

    “乌桕叶”在《中药大辞典》 “乌桕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乌桕叶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Wū Jiù Yè   【别名】卷子叶(《分类草药性》),油子叶(《生草药手册》),虹叶(《岭南草药志》)。
  • 乌蛇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Wū Shé   【别名】剑脊乌梢(《本草衍义》),黑花蛇(《纲目》),乌峰蛇(陈义《动物学》),青蛇(《现代实用中药》),乌风蛇、黄风蛇(《生物学通报》(2):5,1958),青大将(《浙江中药手册》),剑脊蛇(《中药志》),黑乌梢、三
  • 无毛南蛇藤

      【拼音名】Wú Máo Nán Shé Ténɡ   【别名】山货榔   【来源】卫矛科无毛南蛇藤Celastrus stylosus Wall. ssp. glaber Hou,以茎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