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声色草

声色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声色草


声色草

“声色草”在《中药大辞典》

“声色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声色草

  【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Shēnɡ Sè Cǎo

  【别名】满天星草(《广州植物志》),辛苦草、过饥草(《泉州本草》),广白头翁、星色革(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白鼓钉的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成多年生草本,被白色小茸毛,高15~25厘米。茎纤细而坚硬,二歧分枝,多数。叶狭线形至锥尖,很少线状披针形,扁平或边缘背卷。较长的长12~25毫米,上部叶较细小而疏离;托叶长披针形,先端长尖,长约为叶之半。花多数,密集,顶生,伞房花序式或聚伞花序,有时密生于单茎的顶部,有时聚伞花序多数而成圆锥花序式排列;苞片薄膜质;萼片5,披针形,白色,膜质,长约2.5毫米,先端长尖;花瓣5。分离,阔卵形,先端钝,比萼片短;雄蕊5;短;花柱短。朔果,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短于萼片,3瓣裂。花期春至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砂质地。分布福建、广东等地。

  【性味】《泉州本草》:"甘,平,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胃诸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小便。治痢疾,肠炎,淋病小便涩痛,痈疽肿毒。

  ①《泉州本草》:"清火毒郁热,开胸利膈。治中气郁结,通淋利小便,通乳,消肿毒及一切毒虫蛇伤。"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治急性菌痢,肠炎,实症腹水,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热淋小便短涩疼痛:鲜白鼓钉全草一两,煎汤服。

  ②治痈疽肿毒:鲜白鼓钉全草捣烂敷患处。

  ③治虫蛇咬伤:鲜白鼓钉全草二两,捣绞汁内服,渣敷患处。(选方出《泉州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声色草

  【出处】出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Shēnɡ Sè Cǎo

  【别名】辛苦草、过饥草、广白头翁、满天星草、白头康、(虫寻)仔草、疳积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白鼓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carpaea corymbosa (L.)Lam·[Achyranthes corymbosa L.」

  采收和储藏:春、秋采集,洗净扎把,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15-35cm。茎纤细而硬,被微柔毛或近无毛,二歧分枝,节稍膨大。单叶对生或片假轮生;无柄;叶片窄线形或针形,少为条状披针形,较长者约1-2.5cm,扁平或边缘反卷,上部叶较细小并疏离;托叶透明,干燥膜质,窄披针形,长约为叶的一半成更长。花序密集成顶生,聚伞状,花多数;苞片干燥膜质;萼片5,披针形,白色透明,干膜质,长约2.5-mm;花瓣5,宽卵形,先端钝,比萼片短;雄蕊5,子房上位,卵形,花柱短,柱头3裂。蒴果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短于萼片,熟后3瓣裂。种子扁压状卵形。花期夏、秋至春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沿海空旷沙地及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15-35cm。茎纤细而坚硬,二歧分枝,被白色小茸毛。叶对生,完整叶片宽线形或针形,可达25mm,有茸毛,托叶长披外形,长约为叶的1/2或更长。

  花序密集成顶生聚伞状。花小,白色。

  【化学成份】全草含山茶皂甙元(camelliagenin)A,玉蕊醇A1(A1-barrigenol)和豆甾醇(stigmasterol)[1]。还含黄酮类: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2]。

  【性味】淡;性凉

  【归经】膀胱经;胃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积。主暑湿泄泻;痢疾;小便淋痛;腹水;小儿甙积;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泉州本草》:清火毒郁热,开胸利膈。治中气郁结,通淋利小便,通乳,消肿毒及一切毒虫蛇伤。

  2.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治急性菌痢,肠炎,实症腹水,消化不良。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除湿利尿 腹水 菌痢 淋病 淋痛 利小便 清火 蛇伤 通淋 通乳 小便淋痛 小便涩痛 消肿毒 痈疽肿毒


声色草的功效 声色草的用途 声色草可以治疗 声色草的用法 声色草的用量 声色草主要治疗 声色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声色草的用法 声色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四轮草

      【拼音名】Sì Lún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湿生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aquarum Dun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草本,高15-30cm。茎肉质,带红色。单叶对生;叶柄纤细,长约及叶
  • 扇子七

    “扇子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扇子七”在《中药大辞典》 “扇子七”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扇子七   【拼音名】Shàn Zi Qī   【别名】扇子还阳、阴阳扇、双扇兰、大对月草、菊花双叶草、一把伞、连子七
  • 射罔

    “射罔”在《中药大辞典》 “射罔”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射罔   【出处】《本经》   【拼音名】Shè Wǎnɡ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草乌头汁制成的膏剂。   【性味】苦,热,有毒。   ①《药对》
  • 散血丹

      【别名】狗骨头   【来源】胡椒科豆瓣绿属植物狗骨豆瓣绿Peperomia heyneana Miq.,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用于胃出血,鼻衄   【用法用量】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楂核

    “山楂核”在《中药大辞典》 “山楂核”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山楂核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Shān Zhā Hé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种子。   【功能主治】治食积,疝气。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