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蛇含石

蛇含石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蛇含石


蛇含石

“蛇含石”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蛇含石”在《中药大辞典》

“蛇含石”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含石

  【拼音名】Shé Hán Shí

  【别名】蛇黄

  【来源】为褐铁矿的结核。除去泥土。

  【性状】略呈圆球形或不规则的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约0.7~3厘米。黄棕色或深棕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外被一层粉状物。质坚硬,不易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与自然铜相似,有的断面中央呈黄白色,有金属光泽(黄铁矿),边缘呈暗棕色或深黄棕色,最外层则为黄棕色,粉质(褐铁矿)。气微,味淡。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镇惊,止痛。用于惊风,癫痫,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1~3钱。

  【备注】(1)少数地区将无名异(土子)伪充蛇含石,二者外洗虽相似,但蛇含石质重,不易砸碎,而无名异较轻,质脆,易砸碎,二者不应混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蛇含石

  【出处】《纲目》

  【拼音名】Shé Hán Shí

  【别名】蛇黄(《唐本草》)。

  【来源】为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

  【生境分布】产浙江、广东等地。

  【性状】呈卵圆形或不规则的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0.7~3厘米。黄棕色或深棕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外被一层粉状物,手染之成黄棕色。质坚硬,较难砸碎,断面黄白色,有金属光泽,与自然铜极相似,有的断面中央呈黄白色,有金属光泽(黄铁矿),边缘呈暗棕色或深黄棕色,最外层则为黄棕色,粉质(褐铁矿)。气微,味淡。以铁黄色、形圆、体质坚重者为佳。

  【化学成份】为含水的三氧化二铁。质多不纯,含水量无一定,又常夹有砂、粘土、锰、磷、钙、钒等。

  【炮制】洗净泥土,砸成小块。

  《日华子本草》:"烧赤三、四次醋淬,飞研用之。"

  【性味】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

  ②《本经逢原》:"微毒。"

  ③《中药志》:"甘,寒。"

  ④《药材学》:"性平,味辛。"

  【归经】《本经逢匾》:"入手、足厥阴血分。"

  【功能主治】安神镇惊,止血定痛。治心悸惊痫,肠风血痢,心痛,骨节酸痛。

  ①《唐本草》:"主心痛疰忤,石淋,难产,小儿惊痫。"

  ②《日华子本草》:"镇心。"

  ③《纲目》:"磨汁涂肿毒。"

  ④《中药志》:"镇惊止痛。治惊痫、骨节酸痛。"

  ⑤《药材学》:"镇心安神,治惊痫抽搐及血痢久不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心悸火动:蛇黄(烧赤,酒淬至酥)二两,朱砂一两(与蛇黄同研水飞),天麻二两(别为末)。三味合匀,每以半钱,少以薄荷汤调,食后、夜卧服。(《本草衍义》)

  ②治风痫,不问长幼,并是积热风痰攻心所为:蛇黄小者二十枚,以槲树汁拌,入火煅令通赤,取出,于净地上一宿出火毒后,细研如面;又用狗胆一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暖酒下十五丸,三、五日后当吐出恶痰涎。(《圣惠方》)

  ③治小儿惊痫,因震骇恐怖,叫号恍惚:蛇黄三个(真者,火煅醋淬),郁金七分(一处为末),麝香一字。上为末,饭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下。(《小儿药证直诀》蛇黄丸)

  ④治肠风下血:蛇黄二颗,煅,醋淬七遍,捣研如面。每服三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之。(《圣济总录》蛇黄散)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蛇含石,与代赭之性不甚相远,为小儿镇摄惊痫之重剂,脾风泄泻者宜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蛇含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Shé Hán Shí

  【英文名】Limonite

  【别名】蛇黄、蛇黄石

  【来源】药材基源:为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ite;Limonite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

  【原形态】1.黄铁矿 晶体结构属等轴晶系;成分相同而属于正交斜方晶系的称白铁矿;二种为同质多象变体,均是FeS2。结核状,争晶或细粒个体放射状排列,同心环状结构。新鲜面呈浅黄铜色,金属光泽,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风化面呈紫褐色或褐黄色,土状光泽,硬度和相对密度降低。白铁矿硬度5-6,相对密度4.9。性坚硬而脆,断面参差状。表面风化褐铁矿,断面边缘褐色或黄褐色,核部与黄铁矿(或白铁矿)相同。

  2.褐铁矿,非晶质。常成葡萄状、肾状、乳房状、块状、土状等集合体。颜色为褐色到黑色,若为土状则为黄褐色或黄色。条痕为黄褐色。半金属光泽或土状光泽,有时作丝绢光泽。不透明。断面为介壳状或土状。硬度1-5.5。比重3.6-4.0。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多见于沉积岩中和金属矿物的氧化带。

  2.主要由含铁矿物经氧化分解后,再经水解汇集沉积而成。

  资源分布:1.产于山西、江苏、浙江、河南、广东、四川等地。

  2.主要产区有河北、江苏、浙江、河南。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粒状或结核状集合体。呈类圆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4.5cm。褐黄色或褐色。表面粗糙,具密集的立方体形突起,常被一层深黄色粉状物,手触之染指。体重,质坚硬。砸碎断面呈放射状或具同心环层纹;外层色;产深,呈褐色或褐黄色(为褐铁矿部分);土状光泽。中央核层色较淡,呈铜黄色、浅黄色或灰黄色(为黄铁矿部分),具金属光泽。微有硫黄气,味淡。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呈浅黄铜色。正交偏光镜下常见到球粒状集合体,球粒粒径约为0.06mm,往往充填在空洞中,因此反射光观察结核大体分为胶体状黄铁矿和微晶球粒白铁矿。前者往往在空洞或裂隙分布。在裂隙尚见到氧化铁,黄铁矿为均质体。

  白铁矿反射率:目测值:绿:52;橙:45.25;红:44.5。双反射清楚,强非均质,球粒平行十字消光。

  褐铁矿化黄铁矿结核 表层均已风化为褐铁矿;反射光下呈红色或褐色。内部常为黄铁矿或白铁矿,其特征同上文。

  【化学成份】褐铁矿部分,主要为含水的三氧化二铁(2Fe2O3·3H2O),质多不纯,含水量无一定,又常夹有砂石、粘土、锰、磷、钙、钒等杂质。黄铁矿主含硫化铁(FeS2)。

  【鉴别】(1)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振摇,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2ml,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检查铁盐)②取滤液2ml,滴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检查铁盐)(2)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 曲线特征表明,生品主由黄铁矿组成,4.22(4),3.14(2),2.72(10),2.43(5)。锻后转化为赤铁矿,3.72(2),2.71(140),2.53(8)。

  (3)差热分析曲线 生品吸热319℃(小)。390℃(微),610℃(大),665℃(微);放热705℃(小)。0-130℃间微增重,130-390℃,390-610℃,670℃后有失重。

  【炮制】洗净泥土,砸成小块。《日华子本草》:烧赤三、四次醋淬,飞研用之。

  【性味】甘;寒

  【归经】心包;肝经

  【功能主治】安神镇惊;止血定痛。主心悸惊痫;肠风血痢;胃痛;痈疮肿毒;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心悸火动:蛇黄(烧赤,酒淬至酥)二两,朱砂一两(与蛇黄同研水飞),天麻 二两(别为末)。三味合匀,每以半钱,少以薄荷汤调,食后、夜卧服。(《本草衍义》)②治风痫,不问长幼,并是积热风痰攻心所为: 蛇黄小者二十枚,以槲树汁拌,入火煅令 通赤,取出,干净地上一宿出火毒后,细研如面;又用狗胆一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暖酒下十五丸,三、五日后当吐出恶痰涎。 (《圣惠方 》)③治小儿惊痫,因震骇恐怖,叫号恍惚: 蛇黄三个(真者,火煅醋淬),郁金七分(一处为 末),麝香一字。上为末,饭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金银磨刀水化下。(《小儿药证直诀》蛇黄丸)④治肠风下血: 蛇黄二颗,煅,醋淬七遍,捣研如面。每服三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 之。(《圣济总录》蛇黄散)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蛇含石,与代赭之性不甚相远,为小儿镇摄惊痫之重剂, 脾风泄泻者宜之。

  2.《唐本草》:主心痛疰忤,石淋,难产,小儿惊痫。

  3.《日华子本草》:镇心。

  4.《纲目》:磨汁涂肿毒。

  5.《中药志》:镇惊止痛。治惊痫、骨节酸痛。

  6.《药材学》:镇心安神,治惊痫抽搐及血痢久不止。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相关书籍记载:
  • 《医学入门》:蛇含石

相关中药

  • 四棱杆

      【拼音名】Sì Lénɡ Gǎn   【别名】香茶菜、山苏子、猛一撒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叶香茶菜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japonica(Burm.f.)Hara[Plectranthus glaucocalyx Maxim.var.j
  • 山楂

    “山楂”在《中国药典》 “山楂”在《中药大辞典》 “山楂”在《中华本草》 “山楂”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药典》:山楂   【拼音名】Shān Zhā   【英文名】FRUCTUS CRATAEGI   【来源】本品为蔷薇
  • 山甘草

    “山甘草”在《中药大辞典》 “山甘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山甘草   【出处】《闽南民间草药》   【拼音名】Shān Gān Cǎo   【别名】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白茶(《泉州本草》),白纸扇、
  • 沙七

    “沙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沙七”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七   【别名】白小黄   【来源】蓼科沙七Rheum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苦,凉。   【功能
  • 三钻七

      【拼音名】Sān Zuàn Qī   【别名】三钻风、甘姜、香丽木、山胡椒   【来源】樟科钓樟属植物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 Blume,以树皮入药。四季可采,多用鲜品或晒干用。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淤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