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雀梅藤

雀梅藤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雀梅藤


雀梅藤

“雀梅藤”在《中药大辞典》

“雀梅藤”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雀梅藤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Què Méi Ténɡ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嫩枝叶。

  【原形态】雀梅蓐,又名:对节刺、对角刺、碎米子、沙穷勒、米碎木。

  常绿或半常绿攀援状灌木。小枝具针刺。叶对生,卵形以至广椭圆形,长1~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有小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下面叶脉显着,两面无毛,仅叶柄正面两边有毛;托叶早落。花形小,白色,芳香,有长柔毛,排列成顶生而呈穗状分枝的圆锥花序;花萼5,花瓣5,兜状,花盘杯状,5裂。果实紫黑色,近于球形,径约5毫米。花期9~10月。果熟期翌年4~5月。

  【生境分布】通常栽作绿篱。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功能主治】治疥疮,漆疮,水肿。

  《广西药植名录》:"祛毒,生肌。治疮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入丸剂。外用:煎水熏洗。

  【附方】治水肿:雀梅藤二层皮。朱砂一钱五分,绿豆粉一两。研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开水送下。(福建)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梅藤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Què Méi Ténɡ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Hedge Sageretia

  【别名】刺杨梅、对节巴、酸梅簕、札梅、刺晚、对接木、瘤毒藤、摘木、雀梅酸、五金龙、岩溪蓄、对节刺。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geretia thea (Osbeck) Johnst.[Rhamnus thea Osbeck;S.thezans (L.)Brongn.]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雀梅藤 藤状或直立灌木。小枝具刺,灰色或灰褐色,被短柔毛,常对生。叶对生或互生;叶柄长2-7mm,被短柔毛;叶片纸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4.5,宽0.7-2.5cm,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沿脉被柔毛。花两性,无梗,黄色,芳香,穗状或圆锥状花序;花序轴长2-5cm,被绒毛或密短柔毛;花萼5,裂片三角形,外面被疏柔毛;花瓣5,匙形,先端2浅裂,常内卷,短于萼片;花柱极短,柱头3浅裂,子房3室。核果近球形,径约5mm,熟时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丘陵、山地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化学成份】根含大麦芽碱(hordenine),无羁萜(friedelin)。茎含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大黄素(emodin),大黄素-6-甲醚(physcio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及奥寇梯木醇-3-乙酸酯(ocotillo 3-acetate)。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祛风利湿。主咳嗽;哮喘;胃痛;鹤膝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附方】治水肿: 雀梅藤二层皮,朱砂一钱五分,绿豆粉一两。研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开水送下。 (福建)

  【各家论述】《广西药植名录》:祛毒,生肌。治疮疥。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鹤膝风 降气 疥疮 漆疮 祛风利湿 哮喘


雀梅藤的功效 雀梅藤的用途 雀梅藤可以治疗 雀梅藤的用法 雀梅藤的用量 雀梅藤主要治疗 雀梅藤能够治疗的疾病 雀梅藤的用法 雀梅藤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球花马蓝

      【别名】温大青、大青菜[浙江]   【来源】爵床科球花马蓝Goldfussia pentstemonoides Ness[Strobilanthes pentstemonoides(Ness)T.Anders.;S. Hupehensis W. W. Smith],以地上部分入药。
  • 青羊胆

      【拼音名】Qīnɡ Yánɡ Dǎn   【来源】偶蹄目牛科青羊Naemorhedus goral Hardwicke,以胆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   【功能主治】治云翳   【用法用量】鲜胆汁点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青黛

    “青黛”在《中国药典》 “青黛”在《中药大辞典》 “青黛”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青黛   【拼音名】Qīnɡ Dài   【英文名】INDIGO NATURALIS   【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   【来源】
  • 箐跌打

    “箐跌打”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箐跌打”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箐跌打   【别名】石头菜   【来源】菊科箐跌打Gyn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
  • 鳍蓟

    “鳍蓟”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鳍蓟”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鳍蓟   【别名】山白蓟、白山蓟、白背火秆、火草疙瘩   【来源】菊科鳍蓟Olgaea leucophylla Iljin,以地上部分及根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内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