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雀麦

雀麦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雀麦


雀麦

“雀麦”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雀麦”在《中药大辞典》

“雀麦”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麦

  【拼音名】Què Mài

  【来源】禾本科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各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止汗,滑肠

  【用法用量】主治汗出不止。

  【注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雀麦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Què Mài

  【别名】蘥(《尔雅》),爵麦(《说文》),蒸麦(《尔雅》郭璞注),杜姥草(《千金方》),牡姓草(《广济方》),牛星草(《纲目》),野麦、野小麦、野大麦(《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雀麦的茎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叶鞘包茎,被白色柔毛;叶舌透明膜质,顶端具裂齿;叶片长5~30厘米,宽2~8毫米,两面皆生白色柔毛,有时下面无毛。圆锥花序,下垂,长达20厘米,每节具3~7分枝;每枝近上部着生1~4个小穗;小穗含7~14个小花,上部小花通常不发育,颖披针形,具膜质边缘,第一颖3~5脉,第二颖7~9脉,外稃椭圆形,边缘膜质,具7~9脉,先端具2微裂齿,其下约2毫米处生芒;第一外稃较长;内稃短于外稃,脊上疏生刺毛;雄蕊3;子房顶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5~7月抽穗。

  本植物的种子(雀麦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荒野、道旁。分布长江、黄河流域。

  【性味】《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

  ②《品汇精要》:"去虫。"

  【附方】治汗出不止:燕麦全草一两,水煎服,或加米糠五钱。(《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麦

  【出处】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Què Mài

  【英文名】Herb of Japanese Bromegrass

  【别名】蘥、爵麦、燕麦、杜姥草、 牡姓草、牛星草、野麦、野小麦、野大麦、野燕麦、山大麦、瞌睡草、山稷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雀麦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mus japonicus Thunb.

  采收和储藏:4-6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雀麦,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秆直立,高30-100cm。叶鞘紧密贴生于秆,外被柔毛;叶舌长1.5-2mm,先端有不规则的裂齿;叶片长5-70cm,宽2-8mm,两面被毛或背面无毛。圆锥花序开展,下垂,长达30cm,每节有3-7分枝;小穗幼时圆筒状,成熟后压扁,长17-34mm(包括芒),有7-14朵花;颖披针形,边缘膜质,第1颗长5-6mm,有3-5脉,第2颖长7-9mm,有7-9脉;外稃卵圆形,边缘膜质,有7-9脉,先端微2裂,其下约2mm,处生芒,芒长5-10mm,第1外稃长8-11mm;内稃短于外稃,脊上疏具刺毛;雄蕊3,子房先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花、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坡、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陕西、青海、新疆、四川等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止汗;催产。主汗出不止;难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附方】治汗出不止:燕麦全草一两,水煎服,或加米糠五钱。 (《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

  2.《品汇精要》:去虫。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本草纲目》:雀麦
  • 《千金翼方》:雀麦
  • 《新修本草》:雀麦
  • 《本草衍义》:雀麦
  • 《饮食须知》:雀麦

    治疗疾病: 催产 滑肠 难产 止汗


    雀麦的功效 雀麦的用途 雀麦可以治疗 雀麦的用法 雀麦的用量 雀麦主要治疗 雀麦能够治疗的疾病 雀麦的用法 雀麦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千里找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Qiān Lǐ Zhǎo Gēn   【别名】小赖藤(《云南中草药选》),绿包藤,癞浆包藤(《云南恩茅中草药选,),克赛麻奈(傣名)。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皱波青牛胆的藤茎。秋季采集。   【原形态】落叶攀援藤本,高达20余米
  • 青叶丹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Qīnɡ Yè Dān   【别名】思茅獐牙菜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粤北獐牙菜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高20~50厘米。茎单生,四方形,绿色或紫红色。叶对生,下部叶矩圆状披针形,上部的
  • 秋枫木

    “秋枫木”在《中药大辞典》 “秋枫木”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秋枫木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Qiū Fēnɡ Mù   【别名】秋风(《桂海虞衡志》),胡杨、红桐、茄苳树、赤木(《中国树木分类学》),水梁木、三
  • 千斤拔

    “千斤拔”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千斤拔”在《中药大辞典》 “千斤拔”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千斤拔   【拼音名】Qiān Jīn Bá   【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
  • 青棉花藤叶

    “青棉花藤叶”在《中药大辞典》 “青棉花藤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青棉花藤叶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Qīnɡ Mián Huā Ténɡ Yè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