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羌活鱼

羌活鱼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羌活鱼


羌活鱼

“羌活鱼”在《中药大辞典》

“羌活鱼”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羌活鱼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Qiānɡ Huó Yú

  【别名】秉氏鲵、杉木鱼(《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小鲵科动物山溪鲵的全体。夏、秋捕捉,捕得后用酒醉死,洗净晒干或以微火炕干。

  【原形态】体呈圆柱形而略扁,长12~16厘米,最大者可达20厘米。皮肤光滑,体色一般为橄榄绿色,背面有绿色细点纹交织而成的麻斑;腹面色较浅,麻斑少。头部略扁平,长稍超过宽;吻端圆阔,鼻孔近于吻端;眼大,突出,有眼睑,约与吻等长或略短;上下颌有细齿,锄骨齿短,2行,在内鼻孔内侧斜置或平置,分离很远;唇褶发达,位于眼后方。躯干两侧各有肋沟12条左右;四肢的指趾扁平,末端钝圆,基部无蹼;指4,第2、3指几等长,第4指略长于第1指;趾4,其序为3、4、2、1;掌指、跖趾底部覆有棕色角质鞘,指趾末端具黑色的角质爪状物。尾前端略成圆柱状,逐渐成侧扁;尾很大,约为全长的1/2或稍长。雄性肛孔小而略成一短横缝,雌性的为一纵裂缝。

  【生境分布】生活于高山的溪水中或林下阴湿处。昼伏夜出,以昆虫、软体动物、蚯蚓及小鱼等为食。分布四川高山地区。产四川。

  【性状】干燥的羌活鱼,全身皮肉皱缩,呈干枯状,长12~15厘米。头部口眼模糊不清,四肢枯瘦,趾尚明显可辨。尾部侧扁,背部棕褐色或枯棕色,腹部显黄棕色。气腥臭。以条大、肥实、身干、无霉蛀者为佳。

  【炮制】微火炕焦,研末用。

  【性味】辛咸,平,无毒。

  【归经】入肝、胃二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治肝胃气痛及血虚脾弱,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两;或研末。

  【注意】非气滞作痛者忌服。

  【附方】①治肝胃气痛:羌活鱼、红叩、当归、白芷、延胡索、川楝子。煎服。

  ②治脾弱面色萎黄:羌活鱼、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红枣、当归。煎服。(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羌活鱼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Qiānɡ Huó Yú

  【英文名】Bing's giant salamander

  【别名】杉木鱼、雪血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鲵科动物山溪鲵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trachuperus pinchonii (Davi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捕捉,捕得后用酒碎死,洗净晒干或以微火烘干,或鲜用。

  【原形态】山溪鲵,体形呈圆柱形而略扁,全长12-16cm。头部扁平,头顶较为平坦,头长、宽几相等。吻端圆阔;鼻孔近吻端;眼大,约为吻等长或略短;上、下颌3 细齿;舌大,长椭圆形。四肢的指、趾扁平,末端钝圆,基部无蹼。尾长为全长之半或略长。周身皮肤光滑,常指、跖趾底部枯木逢春以棕色角质鞘,指、趾末端具棕色的角质爪状物。体侧有肋沟12条左右。体色变异较大,一般为橄榄绿色,背面有深色细点纹交织成麻斑。腹面色浅,麻斑少。雄性肛孔小而略成一短横缝;雌性的为一纵裂缝。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高山溪中或林下阴湿处,以昆虫、软体动物、蚯蚓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全体皮肉皱缩,长12-15cm,头部口眼横糊不清,四肢枯瘦,趾常明显可辨。头圆,尾扁,四肢多完整,脊部可见明显的脊柱骨棱,腹面皱缩。背部棕褐色,腹部黄棕色,气微腥。

  【炮制】1.羌活鱼,取原药材,除去灰屑及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2.酒羌活鱼,取净羌活鱼,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每羌活鱼100kg,用白酒10kg。

  【性味】味辛;咸;性平

  【归经】肝;胃二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主肝胃气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0-150g;或研末,2-3g。

  【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气滞作痛者飞忌用。”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肝胃气痛 气痛 胃气痛 行气止痛

羌活鱼


羌活鱼的功效 羌活鱼的用途 羌活鱼可以治疗 羌活鱼的用法 羌活鱼的用量 羌活鱼主要治疗 羌活鱼能够治疗的疾病 羌活鱼的用法 羌活鱼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千里找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Qiān Lǐ Zhǎo Gēn   【别名】小赖藤(《云南中草药选》),绿包藤,癞浆包藤(《云南恩茅中草药选,),克赛麻奈(傣名)。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皱波青牛胆的藤茎。秋季采集。   【原形态】落叶攀援藤本,高达20余米
  • 青礞石

    “青礞石”在《中国药典》 “青礞石”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青礞石   【拼音名】Qīnɡ Ménɡ Shí   【英文名】LAPIS CHLORITI   【别名】礞石   【来源】本品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或绿泥
  • 麒麟菜

    “麒麟菜”在《中药大辞典》 “麒麟菜”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麒麟菜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Qí Lín Cài   【别名】鸡脚菜(《纲目》),鹿角菜(《琉球国志略》),鸡胶菜(《罗源县志
  • 墙草

      【拼音名】Qiánɡ Cǎo   【别名】石薯、石茹菰、白石薯、软骨石薯、白猪子果、袜子菜   【来源】荨麻科墙草Parietaria micrantha Ledeb.,以块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福建、台湾及西南地区。   【性味】淡
  • 七里香

    “七里香”在《中药大辞典》 “七里香”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七里香   【出处】《修订增补天宝本草》   【拼音名】Qī Lǐ Xiānɡ   【别名】满山香(《民间常用草药汇箱》)。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醉鱼草的根。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