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菩萨鱼

菩萨鱼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菩萨鱼


菩萨鱼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Pú Sà Yú

  【别名】斗鱼,花蝶鱼(薛德焴《系统动物学》),钱丬鱼(《脊椎动物分类学》),蝴蝶鱼、火烧板(《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来源】为攀鲈科动物歧尾斗鱼的肉。

  【原形态】体形极为侧扁,略似纺锤形。全长约8厘米。眼大,口小,口内有尖利的牙齿。鳞片大,无侧线,体侧纵列鳞扔。背鳍ⅪⅤ7,起点与臀鳍的起点略约相对;臀鳍很长,ⅩⅩ12。胸鳍10,圆形。腹鳍小。尾鳍分叉。各奇鳍皆有向后伸延的特长的鳍条,在生殖期内,各鳍条漂摇如绶带。体灰绿色,鳃盖上有一大形黑斑,体两侧各有8条黑色横斑。由眼目到鳃盖部,有3条黑绿。生殖期各奇鳍有红色边缘,鳞片上有紫蓝色反光。

  【生境分布】栖于水田、溪流、池塘内。性好斗。喜食各种小虫,尤以孑孓为多。分布长江以南,如四川、湖南、江西、广东、广西。

  【性味】《陆川本草》:"甘,淡。"

  【功能主治】《陆川本草》:"解疮毒,消炎。治眼膜疮痈。"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疮痈 解疮毒


菩萨鱼的功效 菩萨鱼的用途 菩萨鱼可以治疗 菩萨鱼的用法 菩萨鱼的用量 菩萨鱼主要治疗 菩萨鱼能够治疗的疾病 菩萨鱼的用法 菩萨鱼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蒲种壳

    “蒲种壳”在《中药大辞典》 “蒲种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蒲种壳   【出处】《药材资料汇编》   【拼音名】Pú Zhǒnɡ Ké   【别名】地蒲壳、扁蒲壳(《苏州本产药材》)。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
  • 皮袋香

      【出处】本品以皮袋香之名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皮袋香一名山枝子,生云南山中。树高数尺,叶长寸半许,本小末奓,深绿厚硬。春发紫苞,苞坼蓇葖,洁白如玉,微似玉兰而小。开花五出,细腻有光,黄蕊茸茸,中吐绿须一缕,质既缟洁,香尤清馝。薝卜对此,色香俱粗。山人担以入市,以为瓶供。"根据以上详细
  • 蒲圻贝母

      【拼音名】Pú Qí Bèi Mǔ   【英文名】Bulbus Fritllariae Puqiensis   【别名】蒲贝、灯笼花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蒲圻贝母Fritllaria puqiensis G.D.Yu et G.Y.Chen的
  • 葡萄叶秋海棠

      【拼音名】Pú Tɑo Yè Qiū Hǎi Tánɡ   【别名】大叶半边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葡萄叶秋海棠带根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edulis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
  • 破布木

      【拼音名】Pò Bù Mù   【别名】青桐木、青桐翠木、纸鹞高树   【来源】紫草科破布木Cordia dichotoma Forst. f.,以根、果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性味】微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