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糯稻根

糯稻根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糯稻根


糯稻根

“糯稻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糯稻根”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糯稻根

  【拼音名】Nuò Dào Gēn

  【别名】糯谷根、糯稻草根

  【来源】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Oryza sativa L. var. glutinosa Matsum.,以根状茎及须根入药。夏秋两季(北方秋季)糯稻收割后,挖取根状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养阴,止汗,健胃。用于自汗,盗汗,肝炎

  【用法用量】1~3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糯稻根

  【拼音名】Nuò Dào Gēn

  【别名】糯稻根须、稻根须、糯谷根、糯稻草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糯稻收割后,控取根茎及须根,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原形态】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性状】性状鉴别 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状,上端有分离的残茎,圆柱形,中空,长2.5-6.5cm,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叶鞘;下端簇生多数须根。须根细长而弯曲,直径l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表皮脱落后显白色,略具纵皱纹。体轻,质软,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少数残存,壁略木栓化,棕黄色。皮层宽广,外皮层细胞与表皮细胞上下交错排列;下方为I列小形木化厚壁细胞,4-6角形;其内为多列薄壁细胞,放射状排列;多数细胞分离解体,形成大的气腔,仅有细胞壁残存,近内皮层的薄壁细胞小,内皮层细胞的内侧壁加厚。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多原型,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后生木质部有5个大导管,木纤维发达。髓部细胞壁厚,木化。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1g,加70%乙醇2ml,温浸30分钟,过滤。滤液供点样用,以果糖烯酸液对照。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板上,用乙酸乙酯-甲醇-乙酸-水(12:3:3:2)展开,以α-萘酚硫酸试液喷雾后加热显色,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处显相同色斑。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捞出沥干水,初段,干燥。

  饮片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段片或集结成疏松团状。根茎段呈圆柱形,黄棕色,直径3-6mm,中空。根段外表棕黄色或黄白色。体轻,气微,味淡。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甘;平

  【归经】肝;

  【功能主治】养阴除热;止汗。主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肝炎;丝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场,15-30g,大剂量可用60-120g。以鲜品为佳。

  【临床应用】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糯稻根有一定的养胃阴、除虚热和止汗作用。对病后阴虚发热及肺痨蒸热盗汗者,尤为适宜。单用力薄,常随证配伍,如阴虚发热,口渴咽干者,配生地、麦冬、地骨皮之类以养阴清热;自汗盗汗者,配浮小麦、牡蛎之类以敛汗。《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配苡仁、白蔻、陈皮、谷芽,治胃弱食少;配黄芩、白术能安胎。”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中药炮制》:糯稻根

相关中药

  • 牛嗓管树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Niú Sǎnɡ Guǎn Shù   【别名】撒罗夷、马耳子果、蜜心果、鼻涕果、粘心果(《云南中草药选》),野枇杷、大叶杜仲(《红河中草药》)。   【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澜沧水东哥的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 南瓜根

    “南瓜根”在《中药大辞典》 “南瓜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南瓜根   【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Nán Guā Gēn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根。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
  • 钮子药

      【别名】生焰兰、观音兰   【来源】鸢尾科钮子药Tritonia crocosmaeflora Lemoine,以球茎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消炎,止血,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研末1钱,酒送服。或外用药末适量撒伤口
  • 牛耳朵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拼音名】Niú ěr Duo   【别名】石三七、石虎耳(《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的根茎或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根生叶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0~17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
  • 宁油麻藤

      【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宁油麻藤Mucuna paohwashanica Tang et Wang,以根入药。多鲜用。   【性味】甘、微苦,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骨折,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鲜根1~2两,水煎服;并用鲜根捣烂,调酒炒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