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南烛叶

南烛叶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南烛叶


南烛叶

“南烛叶”在《中药大辞典》

“南烛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南烛叶

  【出处】《本草新编》

  【拼音名】Nán Zhú Yè

  【别名】南烛枝叶(《开宝本草》)。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8~9月采收,拣净小枝及杂质,晒干。贮藏干燥处。

  【生境分布】产江苏、浙江等地。

  【性状】干燥叶呈长椭圆形至披针形,两端尖锐,边缘有疏细锯齿,多向背面反卷,长2~6厘米,宽1~2.5厘米;革质而有光泽,上面暗棕色,主脉凹陷,下面棕色,主脉及侧脉均显着凸出;叶有短柄,多向后弯曲。质脆。气弱,味涩而苦。

  【化学成份】含卅一烷、无羁萜、表无羁萜醇、槲皮素、异荭草素、对-羟基桂皮酸、内消旋肌醇。

  【性味】酸涩,平。

  ①《开宝本草》:"苦,平,无毒。"

  ②《纲目》:"酸涩。"

  【归经】《本草经疏》:"入心、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益精气,强筋骨,明目,止泄。

  ①《本草拾遗》:"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

  ②《日华子本草》:"益肠胃,捣汁浸蒸,晒干服。"

  ③《本草汇言》:"益气添精,凉血养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熬膏或入丸、散。

  【附方】①治一切风疾,久服明目:南烛树(春、夏取枝叶,秋、冬取根及皮,拣择细锉)五斤。以水五斗。慢火煎取二斗,去滓,别于净锅中,慢火煎如稀饧,即以瓷瓶盛。每服,以温酒调下-茶匙,日三服。(《圣惠方》南烛煎)

  ②助阳补阴,发白变黑:春间采甫烛嫩叶,约二十斤。用蒸笼在饭锅蒸之,蒸熟晒干为末(阴干者无用),大约一斤南烛叶末,加入桑叶一斤,热地二斤,山莱萸一斤,白果一斤,花椒三两,白术二斤;为末,蜜丸。白滚水送下一两,每日早晨服之。(《本草新编》)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南烛,《本经》言其味苦气平,性无毒,然尝其味亦多带微涩,其气平者,平即凉也。《十剂》云,涩可去脱,非其味带涩,则不能止泄,非其气本凉,则不能变白。发者,血之余也,颜色者,血之华也,血热则鬓发早白而颜枯槁;脾弱则困倦嗜卧而气力不长;肾虚则筋骨软弱而行步不前。入心凉血,入脾益气,入肾添精,其云却老,非虚语矣。凡变白之药,多是气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益脾。""南烛同旱莲草、没食子、地黄、桑椹、枸杞、山茱萸、何首乌、白蒺藜,为乌须发之圣药,气味和平,性复无毒。除变白外,无他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南烛叶

  【出处】出自《本草新编》

  【拼音名】Nán Zhú Yè

  【别名】南烛枝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权的叶或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bracteatum Thumb.[V.spicatum(Lour.)Poiret;V.malaccense Wight;V.bracteatum var.Thunb.longitubum Hayata]

  采收和储藏:8-9月间采收,拣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9)m。多分枝,幼枝被短柔毛,老枝紫褐色。叶柄长2-8mm,通常无毛或被微毛。叶片薄革质,椭圆形、菱状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长4-9cm,宽2-4cm,先端锐尖,渐尖,基部楔形,宽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表面平坦有光泽,侧脉5-7对,斜伸至边缘以内网结。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4-6cm,有多数花,花序轴密被短柔毛;苞片叶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线形或卵形,密被微毛或无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萼齿短小,三角形,长1mm左右;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长5-7mm,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内藏;花丝细长;花盘密被短柔毛,浆果直径5-8mm,熟时紫褐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m的山地,常见于山坡林内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至西南以及台湾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5-6cm,宽1-2.5cm,两端尖锐,边缘有稀疏的细锯齿,多向外反卷,上面暗棕色,有光泽,主脉凹陷,下面棕色,有光泽,主脉凹陷,下面棕色,叶脉明显凸起。叶柄短而不明显。质脆,气微,味涩而苦。

  【化学成份】叶含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无羁萜(酮)(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lanol),槲皮素(querce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即homoorientin),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1]。叶和嫩枝含微量元素钡、溴、硼、铁、锰、铅、锡、镓、钛、镍、铋、钼、矾、锆、铜、银、锌、钻、锶[2]。

  【性味】酸;涩;性平

  【归经】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益肠胃;养肝肾。主脾胃气虚;久泻;少食;肝肾不足;腰膝乏力;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熬膏;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

  2.《日华子本草》:益肠胃,捣汁浸蒸,晒干服。

  3.《本草汇言》:益气添精,凉血养筋。

  4.《本草经疏》:南烛,《本经》言其味苦气平,性无毒,然尝其味亦多带微涩,其气平者,平即凉也。《十剂》云,涩可去脱,非其味带涩,则不能止泄,非其气本凉,则不能变白。发者,血之余也,颜色者,血之华也,血热则鬓发早白而颜枯槁;脾弱则困倦嗜卧而气力不长;肾虚则筋骨软弱而行步不前。入心凉血,入脾益气,入肾添精,其云却老,非虚语矣。凡变白之药,多是气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益脾。南烛同旱莲草、没食子、地黄、桑根、枸杞、山茱萸、何首乌)白蒺藜,为乌须发之圣药,气味和平,性复无毒。除变白外,无他用。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药性切用》:南烛叶

相关中药

  • 牛眼珠

    “牛眼珠”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牛眼珠”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眼珠   【别名】牛眼球、牛目周、牛眼睛、车前树、狭叶马钱   【来源】马钱科马钱子属植物牛眼马钱Strychnos angustiflora Benth.的种子。秋冬采果
  • 牛耳枫

      【拼音名】Niú ěr Fēnɡ   【别名】老虎耳、南岭虎皮楠   【来源】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以根、叶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
  • 南天竹根

    “南天竹根”在《中药大辞典》 “南天竹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南天竹根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Nán Tiān Zhú Gēn   【别名】土黄连(《广西中药志》),钻石黄、山黄连(《重庆草药
  • 扭筋草

    “扭筋草”在《中药大辞典》 “扭筋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扭筋草   【出处】《湖南药物志》   【拼音名】Niǔ Jīn Cǎo   【别名】老鸦酸   【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紧密酢浆草的全草。春末夏初采收,晒干。   
  • 牛膝

    “牛膝”在《中国药典》 “牛膝”在《中药大辞典》 “牛膝”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牛膝   【拼音名】Niú Xī   【英文名】RADIX ACHYRANTHIS BIDENTATAE   【别名】怀牛膝、牛髁膝、山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