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龙眼

龙眼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龙眼


龙眼

  【拼音名】Lónɡ Yǎn

  【别名】桂圆

  【来源】见"龙眼肉"。

  【性味】甘、平温、无毒。

  【归经】入心、脾、胃。

  【功能主治】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

  【注意】患有外感实邪,痰饮胀满者勿食龙眼肉。

  【附方】①龙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②龙眼肉,蒸熟每日食之,食至500多克后,即可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虚症者及大便下血数日不愈者。

  ③龙眼肉10克,莲子15克,糯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治贫血体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④龙眼肉10克,花生米(连红衣)12克,水煎服,亦治贫血体弱。

  ⑤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煮汤睡前饮,治失眠、心悸。

  ⑥龙眼肉干七个,连核一起放火中煅炭存性,研细末,分四次服,一日两次,用锻赭石15克煎水送服,治呃逆。

  ⑦龙眼龙30克配白糖3克,若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碗口加盖,每天在饭锅上蒸,蒸至百次,便成玉灵膏(亦称代参膏)。凡年老体衰赢弱病者,每次用开水送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产前服之尤佳。

  ⑧龙眼肉15-30克,大红枣15克,水适量,同蒸熟食用。治妇女崩漏,贫血,血小板减少。

  ⑨龙眼干、大枣、生姜各适量,水煎服,治产后浮肿。

  ⑩龙眼肉、鸡蛋,蒸熟食用,治月经不调,产后虚弱。

  ⑾龙眼干14枚,生姜3片,水煎服,治脾虚泄泻。

  ⑿归元仙酒:龙眼肉、当归适量,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每日少量饮之,有养血益颜之功效。

  ⒀龙眼肉15克,莲子、芡实各20克,同煮汤食用,可治贫血,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神经衰弱等症。

  ⒁蜜饯姜枣龙眼:龙眼肉、大枣各250克,同煮至七成熟,加入鲜姜汁两汤匙和蜂蜜250克,调匀煮沸,冷却后装瓶。每次服用龙眼、大枣各6-8粒,每日三次。有补脾胃,益心血作用。适用于脾虚,血亏,食欲不振,心悸怔忡,面色萎黄,浮肿等症。

  ⒂糖渍鲜龙眼:鲜龙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晒数次,至使色泽变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每次食龙眼肉4-5粒,每日两次。本品有"力胜人参、黄芪"之说。可养心血,补气力,安心神。适用于老人、病后、产前产后体虚,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⒃桂元醴:龙眼肉200克,浸泡于60度白酒(500亳升)内,半个月后即可饮用。有补心脾,助精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惊悸,虚劳衰弱等症。

  附:龙眼核

  ①龙眼核三颗,烧炭存性研末,冲热酒服,治胃寒痛。

  ②龙眼核炒干研末,每次15克,开水冲服,治急性胃肠炎。

  ③龙眼核(去黑皮)研末,每日空腹时开水送服6克,治便血。

  ④龙眼核500克,洗净,放瓦上焙干研末,每次10克,用黄酒送服,治疝气疼痛。

  【备注】龙眼肉有补心脾、益气血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中药,但鲜龙眼肉多食却易生湿热及引起口干,入药治病多用干龙眼,又名桂圆肉。

  【摘录】《中药大辞典》

  • 相关书籍记载:
  • 《神农本草经》:龙眼
  • 《本草纲目》:龙眼
  • 《雷公炮制药性解》:龙眼
  • 《千金翼方》:龙眼
  • 《饮膳正要》:龙眼
  • 《本草经集注》:龙眼
  • 《新修本草》:龙眼
  • 《吴普本草》:龙眼
  • 《本草衍义》:龙眼
  • 《饮食须知》:龙眼
  • 《冯氏锦囊秘录》:龙眼
  • 《医学入门》:龙眼
  • 《本草乘雅半偈》:龙眼
  • 《滇南本草》:龙眼
  • 《本草图经》:龙眼
  • 《证类本草》:龙眼
  • 《得配本草》:龙眼
  • 《名医别录》:龙眼
  • 《本草经解》:龙眼
  • 《顾松园医镜》:龙眼
  • 《本草求真》:龙眼
  • 《本经逢原》:龙眼

相关中药

  • 芦竹沥

    “芦竹沥”在《中药大辞典》 “芦竹沥”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芦竹沥   【出处】《重庆草药》   【拼音名】Lú Zhú Lì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   【性味】《重
  • 萝芙木

    “萝芙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萝芙木”在《中药大辞典》 “萝芙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萝芙木   【拼音名】Luó Fú Mù   【来源】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萝芙木Rauvolfia ver
  • 篱天剑

      【别名】打碗花、面根藤   【来源】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篱打碗花Calystegia sepium (L.) R. Brown,以根入药。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白带,疝气   【用法用量】0.3
  • 卵叶贝母兰

    “卵叶贝母兰”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卵叶贝母兰”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卵叶贝母兰   【拼音名】Luǎn Yè Bèi Mǔ Lán   【别名】有瓜石斛   【来源】兰科贝母兰属植物卵叶贝母兰Coe
  • 驴骨

    “驴骨”在《中药大辞典》 “驴骨”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驴骨   【出处】孟洗   【拼音名】Lǘ Gǔ   【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骨。   【功能主治】①孟诜:"煮作汤,浴渍身,治历节风。"   ②《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