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辣蓼草

辣蓼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辣蓼草


辣蓼草

“辣蓼草”在《中药大辞典》

“辣蓼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辣蓼草

  【出处】《江苏植药志》

  【拼音名】Là Liǎo Cǎo

  【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

  【原形态】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

  一年生草本,高0.5~2.5米。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数紫红色小斑点,被绵毛,节稍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或近乎无柄;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被疏绒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托鞘膜质,筒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6厘米;花小,绿白色或粉红色,密生;花被4~5裂,有脉,无腺点;雄蕊通常6枚;子房卵圆形,花柱2歧。瘦果卵圆形,扁平,两侧面中部微凹,褐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的花被内。花期初夏。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分布南北各地。

  【药理作用】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60%对各种痢疾杆菌于试管内均有抑制作用。新鲜或干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消肿止痛。治肿疡,痢疾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附方】治痢疾:辣蓼一把。晒干,浓煎温服。(性味以下出《江苏药材志》)

  【备注】同属植物辣蓼、水蓼、假长尾蓼和本品的全草,在不同地区均作辣蓼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辣蓼草

  【出处】出自《江苏植物志》

  【拼音名】Là Liǎo Cǎo

  【别名】辣蓼、酸模叶蓼、旱苗蓼、苦蓼大马蓼、白辣蓼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var.Sali-cidolium Sibth.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晾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0.5-2.5m。茎直立,多分枝,表面有多数紫色斑点,被绵毛,节稍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或几无柄;托叶鞘膜质;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被疏绒毛,下面被灰白色绵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绿白色或粉红色,密生;花被4-5裂,有脉,无腺点;雄蕊通常6枚;花柱2。瘦果卵圆形,扁平,两侧面中部微凹,褐黑色而光亮,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初夏,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近水草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茎直径约至6mm;表面有紫红色斑点。叶上面中央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无毛或被稀白色绵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有腺点;托叶鞘无缘毛。圆锥花序,花密生;花被4裂,有腺点。气微,辛、辣。

  以叶多、带花、味辛辣浓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①上表皮多列性非腺毛较多,长80-273μm;单细胞非腺毛较少,长约至1120μm,直径约7μm,基部常有一短细胞并生;腺毛较多,头部类圆形或椭圆形,4-15个细胞,直径27-36μm。②下表皮单细胞非腺毛众多,腺毛偶见。③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 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60%对各种痢疾杆菌于试管内均有抑制作用。

  2.外用 新鲜或干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主疮疡肿痛;暑湿腹泻;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跌打伤疼;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

  【附方】治痢疾:辣蓼一把。晒干,浓煎温服。(性味以下出《江苏药材志》)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肿痛 跌打伤 腹泻 疳积 化湿 健脾 截疟 疟疾 小儿疳积 消肿止痛


辣蓼草的功效 辣蓼草的用途 辣蓼草可以治疗 辣蓼草的用法 辣蓼草的用量 辣蓼草主要治疗 辣蓼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辣蓼草的用法 辣蓼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鹿耳韭

      【别名】天韭、玉簪叶韭、天蒜   【来源】百合科鹿耳韭Allium funckiaefolium Hand.-Mazz.,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湖北、四川。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散瘀镇痛,祛风止血。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衄血,漆疮
  • 龙脑香子

    “龙脑香子”在《中药大辞典》 “龙脑香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龙脑香子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Lónɡ Nǎo Xiānɡ Zǐ   【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种子。   【性味】①《唐本草》:&q
  • 蓝萼香茶菜

      【拼音名】Lán è Xiānɡ Chá Cài   【别名】香茶菜、山苏子、回菜花、倒根野苏   【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Burm. f.)Hara var. glaucocalyx (Ma
  • 驴阴茎

      【出处】《纲目》   【拼音名】Lǘ Yīn Jīnɡ   【别名】驴鞭(《本草新编》),驴三件(《河北药材》),驴肾(《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雄性外生殖器,雄驴杀死后,割取其阴茎及睾丸,剔除残肉及油脂,洗净,悬挂于通风处阴干或晒干。   【生境分
  • 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落地生根”在《中药大辞典》 “落地生根”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落地生根   【拼音名】Luò Dì Shēnɡ Gēn   【别名】打不死、脚目草   【来源】景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