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角蒿

角蒿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角蒿


角蒿

“角蒿”在《中药大辞典》

“角蒿”在《中药大辞典》

“角蒿”在《中药大辞典》

“角蒿”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角蒿

  【拼音名】Jiǎo Hāo

  【英文名】HERBA INCARVILLAE

  【别名】乌曲玛保(藏名)

  【来源】本品为紫葳科植物密花角蒿Incarvilla compacta Maxim.的干燥全草。花盛期采集,洗净泥土,晾干。

  【性状】本品根圆柱状,上端常残留有茎和叶的残基,质脆,断面类白色至淡黄色,皮部颜色较深,疏松,颗粒状,髓明显。叶皱缩,完整叶片长矩圆形,羽状全裂,裂片大小不一,暗绿至淡黄色。花皱缩,淡紫色或黑褐色;湿展后呈漏斗状,先端5浅裂,雄蕊4,柱头漏斗形,偶见蒴果,具4棱。气微,味淡。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性味】温,苦、甘。

  【功能主治】调经活血,祛风湿,消炎利耳,益脉。种子用于中耳炎;根用于虚弱,头晕,胸闷,腹胀,咳嗽,月经不调;叶用于咳嗽

  【用法用量】3~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角蒿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Jiǎo Hāo

  【别名】羊角草(《东北植物药图志》),羊角蒿(《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羊羝角棵(《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7~8月间,割取茎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5~100厘米。茎直立,具纵沟纹及棱角。叶互生;叶片2~3回羽状深裂,最终裂片狭线形,长0.5~1.5厘米,宽2~3毫米,先端锐尖,全缘,近革质;柄长1~3厘米。疏总状花序顶生;通常具3~5朵花,有时1花单生茎顶;苞片3枚,锥形;花梗短;萼钟状,5深裂,先端锐尖;花冠漏斗形,紫色,先端5裂,裂片钝圆,最下1片较小;雄蕊4,2强,花丝丝状;子房上位,2室,柱头2裂。蒴果长角状,略向外弯曲,长5~10厘米,直径约4毫米,成熟时2裂。种子多数,圆形或矩圆形,周围具翅。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田野及路旁。分布东北、华北至西南各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略具细棱或纵纹,光滑。叶多破碎或脱落。茎上部具总状排列的蒴果,多开裂,内具中隔;种子扁平,具膜质的翅。茎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淡。

  【性味】①《唐本草》:"味辛苦,平,有小毒。"

  ②《医林纂要》:"辛苦,寒。"

  【功能主治】治口疮,齿龈溃烂,耳疮,湿疹,疥癣,阴道滴虫病。

  ①《唐本草》:"主甘湿霞诸恶疮有虫者。"

  ②《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干湿皮疹,阴道滴虫病,疥疮,齿龈腐烂及耳疮,烧灰涂擦。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煎汤熏洗。"

  【用法用量】外用:烧存性研末掺,或煎汤熏洗。

  【附方】①治齿靳宣露:角蒿灰夜敷靳间使满,勿食油。(《千金方》)

  ②治口中疮久不瘥,入胸中并生疮:角蒿灰敷之。有汁吐之,不得咽也。(《千金方》)

  ③治小儿口疮:角蒿灰贴疮。(《小儿宫气方》)

  ④治月蚀耳疮:蒿灰掺之良。(《濒湖集简方》)

  【备注】本品在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作透骨草入药。参见"透骨草"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角蒿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Jiǎo Hāo

  【别名】乌确玛尔布(藏名)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藏角蒿的根及种子。7~9月挖根,3~9月采收成熟种子。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块根粗厚,根茎短。单叶基出,大头羽状深裂,形似萝卜叶。先花后叶,花大,单生于花茎上,紫红色,稍呈唇形。蒴果,成熟时开裂;种子有翅。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路旁、田边。

  【性味】性温,味甘淡。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治产后乳少,久病虚弱,头晕,贫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角蒿

  【出处】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Jiǎo Hāo

  【英文名】Chinese Incarvilla Herb, Herb of Chinese Incarvillea

  【别名】羊角草、羊角蒿、羊羝角棵、落豆秧、透骨草、草藤、大力草、野芝麻、老鹳嘴棵、鳖肚草、独角虎、羊犄角、鸡嘴儿、猪牙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nacruillea sinensis Lam. [I. Uariabilis Batalin; I.sinensis Lam. Subsp. Uariabilis (Batalin) Grierso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角蒿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具分枝的茎,同达80cm。根近木质而分枝。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二至三回羽状细裂,形态多弈异,小叶不规则细裂,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具细齿或全缘。顶生总状花序,疏散,长达20cm;花梗长1-5mm;小苞片绿色,线形,长3-5mm;花萼钟状,绿色带紫红色,长、宽均约5mm,萼齿间皱褶2浅裂;花冠淡玫瑰色或粉红色,有时带紫色,钟状漏斗形,先端5裂,裂片圆形;雄蕊4,二强,花药成对靠合;子房上位,2室,柱头2裂。蒴果淡绿色,细圆柱形,先端尾状渐尖,长3.5-5.5(-10)cm,粗约5mm。种子扁圆形,细小,直径约2mm,四周具透明的膜质翅,先端具缺刻。花期5-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田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河南、四川、云南、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30-100cm。茎圆柱形,多分枝,表面淡绿色或黄绿色,略具细棱或纵纹,光滑无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髓白色。叶多破碎或脱落,茎上部具总状排列的蒴果,呈羊角状,长4-9.8cm,直径0.4-0.6cm,多开裂,内具中隔。种子扁平,具膜质的翅,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地上部分含生物感:角蒿酯碱(incarvine)A[1]、B、C[2],角蒿原碱(incarvilline),角蒿特灵酯碱(incarvil-lateine)[3,4]。

  【鉴别】理化鉴别 取全草粗粉2g,加入95%乙醇20ml,水浴回流10min,滤过,供下述试验。

  (1)取滤液1ml,加入1%三氯化铁乙醇液数滴,产生绿色。(检查酚性成分)(2)取滤液1ml,加入浓盐4-5滴,加少量镁粉,在水浴上加热,产生红色。(检查黄酮成分)

  【性味】味辛;苦;性寒;小毒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口疮;齿龈溃烂;耳疮;湿疹;疥癣;阴道滴虫病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烧存性开末掺,或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干湿GU诸恶疮有虫者。

  2.《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干湿皮疹,阴道滴虫病,疥疮,齿龈腐烂及耳疮,烧灰涂擦。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煎汤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雷公炮炙论》:角蒿
  • 《千金翼方》:角蒿
  • 《新修本草》:角蒿
  • 《本草衍义》:角蒿
  • 《证类本草》:角蒿

相关中药

  • 酒糟

    “酒糟”在《中药大辞典》 “酒糟”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酒糟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Jiǔ Zāo   【别名】甜糟(《本草拾遗》),糟(《日华子本草》),红糟(《养生必用方》),酒醅糟、粕(《纲目》)。   【
  • 蕺叶秋海棠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Jí Yè Qiū Hǎi Tánɡ   【英文名】Limpricht Begonia   【别名】血染叶,七星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蕺叶秋海棠的带恨茎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 假芫茜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Jiǎ Yuán Qiàn   【别名】香信,番香茜(《广西药植名录》),野芫荽(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刺芫荽的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刺芫荽,又名:臭刺芹。   多年生
  • 鸡翔草

      【别名】多叶棘豆、长肉芽草、狐尾藻棘豆   【来源】豆科鸡翔草Oxytropis myriophylla (Pall.) D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河北、内蒙古。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祛风湿,止血。主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
  • 鸡翮羽

    “鸡翮羽”在《中药大辞典》 “鸡翮羽”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鸡翮羽   【出处】《本经》   【拼音名】Jī Hé Yǔ   【别名】鸡翮《肘后方》),鸡翮翎(《纲目》)。   【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