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鸡脚刺

鸡脚刺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鸡脚刺


鸡脚刺

“鸡脚刺”在《中药大辞典》

“鸡脚刺”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鸡脚刺

  【出处】《贵阳民间药草》

  【拼音名】Jī Jiǎo Cì

  【别名】刺黄芩、刺小檗、三颗针、压妹刺(《贵州民间方药集》),刺黄连(《贵阳民间药草》)。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根。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常绿或落叶灌木,高约2米左右。小枝有凹陷的沟,黄色或幼时为红黄色,有疣状突起;第二年后变为灰色,老茎栓皮灰黄色,有纵纹理,内部呈黄色;棘计呈三叉状,粗壮,长约1~2厘米,基部粗约1~2毫米。叶坚硬,椭圆状倒卵形,长2~5.5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尖或钝,有刺,边缘有2~8个刺状细齿牙,上面略有光泽,下面白色或灰黄色,有白粉,基部逐渐狭缩成长约8毫米的叶柄,或几乎无柄。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梗长5~12毫米;萼片6,下部有2~3片小苞;花瓣6,鲜黄色,较萼片为小,基部具有2蜜腺;雄蕊6,有敏感性,药二瓣开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柱头无柄。浆果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6~10毫米,有白粉,花柱宿存。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分布安徽、江西、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根,甚粗壮,圆柱形,微弯曲,外表土褐色,有细密纵皱,四周丛生多数硬质的须根。断面白黄色,木质坚硬。

  【性味】《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湿热黄疸,眼赤肿痛,疮毒。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健胃,消炎。去眼热,明目。"

  ②《贵阳民间药草》:"清火,解毒,健胃,明目。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①治痢疾:三颗针五钱,委陵菜五钱,青藤香一钱。煎水,每天三次分服。(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②治急性胃肠炎:三颗针根或茎一至二两,水煎服或代茶饮。(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肝炎:三颗针三钱,地星宿一两,石菖蒲三钱,小木迈三钱。煎水内服。(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④治湿热黄疸:三颗针一两,煎水吃。

  ⑤治火眼:三颗针用人乳磨,或用它蒸人乳,点眼。

  ⑥治风火眼赤肿痛:三颗针一两,铁扫帚尖叶一两,十大功劳一两,黄连一钱,硼砂一钱,上冰片二分。将前四味药放入素砂锅中,加清水三斤,煎一小时,再将硼砂加入,文武火煎半小时后,用白细布滤除药渣,加冰片入药水中,用玻璃瓶封装,一星期后取用。用白灯草一条,调药水点眼。

  ⑦治毒疮发痒:三颗针五钱,千里光五钱,薄荷五钱,食盐三钱,一级青茶五钱。开水浸,盖紧,取浸液温洗伤处。

  ⑧治黄水疮:三颗针叶,干燥研末,撒于疮上能收黄水,如发庠,可加麻油或菜油调敷。(④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⑨治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损伤:三颗针根茎适量,去粗皮,焙干为末,用水或麻油、凡士林调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鸡脚刺

  【出处】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拼音名】Jī Jiǎo Cì

  【英文名】Root of Anhwei Barberry

  【别名】三颗针、九莲小檗、鸡足黄连。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

  采收和储藏:栽后5-6年即可收获,一般全年可采,秋季为佳。全根挖起,洗净,砍下茎干,鲜用或干用。干用时先把新鲜粗根或茎干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细根则切成约3cm长的短节,炕干、烤干或太阳上晒干,但不宜于烈日下曝晒。干品用篾包包装运输或贮藏,放置于干燥处,防止受潮而发霉变质。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2-3m。多分枝,幼枝淡黄色,具显着的棱,老枝灰黄色,表面散布黑色细小疣点,刺粗壮,3分叉,长1-4cm。叶常5片簇生,革质;叶柄长1-4mm;叶片椭圆形或广倒披针形,长3-8cm,宽2-3cm,先端包尖,基部楔形,边缘具10-20个细长的针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白色。花约15朵簇生于叶腋,花梗长18-15mm;小苞片3,卵圆形或披针形;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花黄色,直径6-7mm,花瓣6,先端微缺,近基部具2个圆形腺体;雄蕊6,熟时瓣裂;雌蕊1,内含1-2个胚珠,柱头头状,扁平。浆果椭圆形,长8-9cm,熟时蓝黑色,表面被淡蓝色粉,柱头宿存,具明显的短花柱。种子通常1颗。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向阳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狭西、湖北、四川。

  【栽培】生物学特性 野生于山坡丘陵地带,生境为草坡、杂木林林缘及林下灌木丛中。能耐旱、耐寒。适宜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8-10月采收成熟果实,用湿沙混合贮藏,至次年2-3月播种。播前适当翻耕土地,耙细整平,开约1.3m的高畦,按行距25cm开横沟,沟深约6cm播幅10-13cm每沟播种子100-150粒,施人畜烘水后盖细土约1cm厚。培苗2年后在春天雨季移栽。先深耕整平,按行株距各66mm开穴,每穴栽苗1株,填土压紧,盖土至与地面平齐,浇水定根。

  田间管理 种子出苗后要勤除杂草、浅松土并适当间苗,每年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畜粪水或氮肥1次。移栽后每年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并在春季中耕除草后追施人畜粪水,冬季追施土杂肥,中除时翻入土中。移栽后1-2年内植株较小,行间可间种蔬菜或豆类作物。

  【性状】干燥根,甚粗壮,圆柱形,微弯曲,外表土褐色,有细密纵皱,四周丛生多数硬质的须根。断面白黄色,木质坚硬。

  【化学成份】根含水量小檗碱(berberine)3%,小檗胺(berbamine)0.1%,掌叶防己碱(palmatine)0.6%,药根碱,还含水量九莲碱(julianine),海罂粟碱(glaucine)。种子含帕奇斯坦碱(pakistanamine)。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湿热泻痢;热淋;目赤肿痛;牙龈红肿;咽喉肿痛;痄腮;丹毒;湿疹;热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乳汁泡点眼;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健胃,消炎。去眼热,明目。

  2.《贵阳民间药草》:清火,解毒,健胃,明目。治湿热黄疸。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毒 疮疡 丹毒 毒疮 健胃 解热 明目 目赤 目赤肿痛 清火 热毒 热毒疮疡 热淋 热泻 湿热黄疸 湿热泻痢 湿疹 消炎 泻痢 痄腮


鸡脚刺的功效 鸡脚刺的用途 鸡脚刺可以治疗 鸡脚刺的用法 鸡脚刺的用量 鸡脚刺主要治疗 鸡脚刺能够治疗的疾病 鸡脚刺的用法 鸡脚刺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菊花叶

    “菊花叶”在《中药大辞典》 “菊花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菊花叶   【出处】《别录》   【拼音名】Jú Huā Yè   【别名】容成(《金匮玉函方》)。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叶。   【性味
  • 九子连环草

    “九子连环草”在《中药大辞典》 “九子连环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九子连环草   【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Jiǔ Zǐ Lián Huán Cǎo   【别名】珠串珠、夜白鸡、串白鸡(《贵州民间方药集
  • 鲛鲨白

    “鲛鲨白”在《中药大辞典》 “鲛鲨白”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鲛鲨白   【出处】《医林纂要》   【拼音名】Jiāo Shā Bái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及其他鲨鱼的鳔。   【性味】甘咸,滑。   
  • 角茴香

    “角茴香”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角茴香”在《中药大辞典》 “角茴香”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角茴香   【拼音名】Jiǎo Huí Xiānɡ   【别名】山黄连   【来源】罂粟科角茴香属植物角茴香Hypeco
  • 金边莲

      【别名】金小莲、金线风   【来源】兰科金边莲Goodyera kwangtungensis Tso,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广西。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主治肺结核病,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2~3钱,水煎,加蜜糖少许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