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忽布筋骨草

忽布筋骨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忽布筋骨草


忽布筋骨草

“忽布筋骨草”在《中药大辞典》

“忽布筋骨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

  【出处】《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拼音名】Hū Bù Jīn Gǔ Cǎo

  【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草。6~7月采,洗净,除去须根,晾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2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基部分枝,具短柔毛。叶对生,椭圆状披针形、矩圆形至倒披针形,长2.5~8厘米,宽0.9~3厘米,先端圆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具不整齐的钝齿,两面和边缘均被柔毛。穗状花序长3~11.5厘米;苞片卵形至椭圆形,长约3.9厘米,宽约2.7厘米,先端渐尖;花萼近钟形,5齿裂,裂片近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具柔毛;花冠白色,二居形,上唇小,2裂,下唇大,3裂,中裂片约等于侧裂片2倍,花冠筒基部膝曲,长约1.2厘米,宽约2.3毫米,被柔毛;雄蕊4,2强,上面2枚与花冠的侧裂片等长,下面2枚超过它,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上,伸出花冠外,花丝长5~8毫米,基部扁平,花药丁字着生;雌蕊1,花柱长约1.8厘米,柱头2裂。小坚果,黑色,倒卵状椭圆形,具网状皱纹和微毛。种子卵形,黑褐色。花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田边地埂、河谷,及荒野阴湿处。分布甘肃、青海、山西、河北、云南、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寒。"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感冒风热,咽喉肿痛,咳嗽,吐血,高血压,面瘫,跌打瘀痛。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淋,凉血降压。治外感风热,高血压,咽喉炎,支气管炎,尿路结石,疮痈肿毒。"

  ②《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解毒。治流行性感冒,中毒性肝脏损害及肝胃并病。"

  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热抗菌,活血消肿。治跌损瘀凝,面瘫嘴歪,劳伤咳嗽,吐血,气痛消毒,炭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忽布筋骨草

  【出处】出自《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拼音名】Hū Bù Jīn Gǔ Cǎo

  【英文名】Herb of Whitebracteole Bugle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苞筋骨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lupulina Maxim.

  采收和储藏:7-9月开花期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8-35cm。茎粗壮,四棱形,沿棱及节上被白色具节长预知毛。叶对生;叶柄具狭翅,基部抱茎,边缘具缘毛;叶片披针状长圆形,长5-11cm,宽1.8-3cm,先端钝或稍圆,基部楔形,下延,两面少被疏柔毛,边缘疏生波状圆齿,具缘毛。轮伞花序6至多花,密含庥成假穗状花序;苞片大,向上渐小,白色、黄色或绿紫色;花萼种状,具10脉,萼齿5,近相等;花冠白色、白绿色或白黄色,具紫斑,筒狭漏斗状,长1.8-2.5cm,冠檐二唇形,上唇小,2裂,下唇延伸,3裂,中裂片狭扇形;雄蕊4,二强,伸出;花盘小,环状;花柱先端2浅裂。小坚果倒卵长圆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具1大果脐,儿达腹面之半。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河滩沙地、高山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根细而多,类白色淡黄色;易折断,断面不平整。茎四棱形,扭曲,长18-25cm,沿棱及节上有白以长柔毛,断面中央有一小圆孔。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状长圆形,长5-12cm,宽1.8-3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下延,几全缘或有疏波状齿;叶柄上人狭翅,基部抱茎。轮伞花序腋生,苞叶大,淡黄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阔卵形,全缘,两面有长预知毛;花梗短,有长柔毛,花萼漏斗状,齿缘具缘毛,花冠唇形,类白色或淡黄色,具紫色斑纹,外面有疏柔毛,内面有毛环。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背面有网状皱纹,果脐几上中腹面之半。气清香,味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微壁加厚。下皮细胞1列,较表皮细胞小。皮层江壁细胞5-12列,于角隅处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环列,于四角处的较发达。髓部多成空腔。

  粉末特征:灰绿色①多细胞非腺毛众多,直径19-50μm,先端钝尖,壁厚。②梯纹、网纹、螺纹导管直径10-30μm。③纤维状细胞多碎断,直径15-20μm,壁厚,纹孔少。④石细胞少见,直径31-69μm,长43-131μm。

  【化学成份】全草含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香叶木素(diosmetin),山柰素(kaempferide),槲皮素(quercetin),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β-谷甾醇(sitosterol)[1]。此外。还含近20种微量元素,即镁、铝、硅、磷、钙、钡、铬、锰、铁、钻、镍、铜、锌砷、钼、锡、硒、锶等[2]。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20ml,水浴回流10min滤过。取液点于圆形滤纸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95:5)展开,以5%香荚兰醛浓盐酸显以,可邮圆点周围有紫红色环。(检查挥发油)(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ml,水浴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浓盐酸4-5商及少量镁粉,水浴加热3min,滤液呈紫色。(检查黄酮类)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外感风热;高热神昏;吐衄;面竣口喝;高血压;肺热咳喘;肺痈;泻痢腹痛;肝炎;尿路结石;肠痈;目赤肿痛;咽喉肿痛;梅毒;疮疖肿毒;跌打瘀肿;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各家论述】1.《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水通淋,凉血降压。治外感风热,高血压,咽喉炎,支气管炎,尿路结石,疮痈肿毒。

  2.《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解毒。治流行性感冒,中毒性肝脏损害及肝胃并病。

  3.《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热抗菌,活血消肿。治跌损瘀凝,面瘫嘴歪,劳伤咳嗽,吐血,气痛,梅毒,炭疽。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肠痈 疮疖 疮疖肿毒 疮痈 疮痈肿毒 跌打瘀痛 跌打瘀肿 毒蛇 毒蛇咬伤 肺热咳喘 肺痈 肝炎 高热 高血压 喉炎 活血消肿 降压 解热 结石 疖肿 咳喘 劳伤 劳伤咳嗽 凉血消肿 利水 利水通淋 流行性感冒 梅毒 目赤 目赤肿痛 尿路结石 气管 气管炎 气痛 通淋 吐衄 外感风热 消毒 泻痢 泻痢腹痛 咽喉炎 咽喉肿痛 支气管炎

忽布筋骨草


忽布筋骨草的功效 忽布筋骨草的用途 忽布筋骨草可以治疗 忽布筋骨草的用法 忽布筋骨草的用量 忽布筋骨草主要治疗 忽布筋骨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忽布筋骨草的用法 忽布筋骨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藿香根

      【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Huò Xiānɡ Gēn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根。   【功能主治】《分类草药性》:"治霍乱吐泄,血气痛,发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 槲寄生

    “槲寄生”在《中国药典》 “槲寄生”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槲寄生   【英文名】HERBA VISCI   【别名】北寄生、冬青、桑寄生、柳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   【来源】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 花生衣

      【拼音名】Huā Shēnɡ Yī   【别名】花生皮   【来源】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种皮。收集红色种皮,晒干。   【性味】甘、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肿。用于血友病、类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 厚叶算盘子

      【别名】大叶水榕、大洋算盘、水泡木   【来源】大戟科厚叶算盘子Glochidion dasyphyllum K. Koch,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台湾、广西、广东、云南。   【性味】涩、微甘,平。   【功能主治】收敛固脱,祛风消肿。   风湿骨痛,跌打
  • 蒿雀

    “蒿雀”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蒿雀”在《中药大辞典》 “蒿雀”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蒿雀   【拼音名】Hāo Què   【别名】青头鹀、青头雀   【来源】雀形目雀科青头鹀Emberiza spodo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