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喉痧药

喉痧药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喉痧药


喉痧药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Hóu Shā Yào

  【英文名】Hairy Canton sonerilla

  【别名】小金香炉、天青地红、尖尾痧、四大天王、桑勒草、红春根藤、田螺掩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蜂斗草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erila cantonensis Stapf.

  采收和储藏:秋季开花前,挖取全株,洗去泥土,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草本或亚灌木,高10-50cm。茎钝四棱形,幼枝、叶柄、总梗、花萼等部均被平展的长粗毛及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5-18mm;叶片纸质或近膜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钝,边缘具细锯齿,齿尖具刺毛,叶面无毛或被星散的紧贴短刺毛,背面有时紫红色,仅脉上被粗毛。蝎尾状聚伞花序或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有花3-7朵;花梗长1-3mm,略三棱形,花3数;花萼钟状管形,长约7mm,略具三棱,裂片短,广三角形,长不到1mm;花瓣粉红色或浅玫瑰红色,长圆形,长约7mm,先端急尖,外面中脉具星散的腺毛;雄蕊3,等长,常偏向一侧,花丝长约7mm,花药长约8mm,基部略尖,微叉开,药隔不延长,子房下位,并形,先端具膜质冠,具3个缺刻。蒴果倒圆锥形,略具3棱,长5-7mm,直径4-5mm,3纵裂,与突存萼贴生,宿存萼无毛,具6脉。花期7-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谷、山坡密林下、阴湿的地方或有时见于荒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和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温度16℃,年降雨量1500mm以上,荫蔽度为70%,上层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条件下,植株生长良好。而在高湿、干燥和低海拔的地区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直播行距20cm开沟,播种时,先将种子与细土拌匀后,均匀播入沟内,薄覆细土或草木灰,在20℃左右,20-25d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4-5cm时,间去过密的弱苗,每隔6-8cm留苗1株,大雨后植株易倒伏,应及时扶正培土。因植株细小,每次追肥前中耕除草时,松土宜浅,追肥后及时培土。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化瘀;止血。主痢疾;产后血崩;跌打肿痛;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通经活络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翳膜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跌打肿痛 化瘀 血崩


喉痧药的功效 喉痧药的用途 喉痧药可以治疗 喉痧药的用法 喉痧药的用量 喉痧药主要治疗 喉痧药能够治疗的疾病 喉痧药的用法 喉痧药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花血藤

    “花血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花血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血藤   【别名】南五味   【来源】木兰科花血藤Schisandra glaucescens Diels,以果实、藤入药。   【生境分布】湖北。   【功能
  • 红木子

    “红木子”在《中药大辞典》 “红木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红木子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Hónɡ Mù Zǐ   【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山羊角树的种子。   【原形态】山羊角树,又名:山丁
  • 黄花夹竹桃叶

      【出处】《广西药植图志》   【拼音名】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Yè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叶片。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药理作用】黄花夹竹桃叶(福建)的醇提溶液,对蛙、兔、猫心及猫
  • 回心草

    “回心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回心草”在《中药大辞典》 “回心草”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回心草   【拼音名】Huí Xīn Cǎo   【别名】茴心草、茴薪草、铁脚一把伞、岩谷伞   【来源】
  • 槲寄生

    “槲寄生”在《中国药典》 “槲寄生”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槲寄生   【英文名】HERBA VISCI   【别名】北寄生、冬青、桑寄生、柳寄生、黄寄生、冻青、寄生子   【来源】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