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褐粘褶菌

褐粘褶菌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褐粘褶菌


褐粘褶菌

  【拼音名】Hè Zhān Zhě Jūn

  【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褐粘褶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eophyllum subferrugineum(Bark.)Bond.et Sing.[Lenzites subferruginea Berk.]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晒干。

  【原形态】褐粘褶菌 子实体韧,木栓质,侧生无柄或基部狭小如柄状。菌盖半圆形或扇形至贝壳形,(1-3)cm×(2-7)cm,厚3-9mm,常呈覆瓦状叠生或左右相连;盖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或黑褐色,密生短绒毛,后期毛渐脱落,有同心环棱及不规则的瘤突,使盖面凸凹不平;盖缘波状,薄而锐。管口面灰褐色至栗褐色;菌管褶片状,褶间距约1mm,褶宽2-6mm,褶缘薄,锯齿状,老熟后齿裂。菌肉锈褐色,厚1-3mm,软木栓质。孢子长椭圆形,平滑,无色,(7-9)μm×(3-3.5)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针叶树的倒腐木及木材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山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扇形或半圆形,基部狭小,长径2-10cm,短径2-5cm,厚5-10mm。表面锈褐色或灰白色,有或无细绒毛,具较宽的同心性环带,边缘薄而锐。菌肉锈褐色或茶色。菌褶宽2-6mm,有分叉,褶缘薄或呈锯齿状。木栓质。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同属植物篱边粘褶菌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dien-3β-ol),麦角甾-7-烯-3β-醇(ergosta-7-en-3β-ol),羽扇豆醇(lupeol)及脂肪酸。

  密粘褶菌含纤维素,糖类降解酶类,螯合的金属络合物(chelate-metal complex)即低分子量的铁结合化合物(ironbinding compound)和甲壳质。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顺气;抗肿瘤。主风湿痹痛;胸闷胁胀;癌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癌症 顺气 胸闷 肿瘤

褐粘褶菌


褐粘褶菌的功效 褐粘褶菌的用途 褐粘褶菌可以治疗 褐粘褶菌的用法 褐粘褶菌的用量 褐粘褶菌主要治疗 褐粘褶菌能够治疗的疾病 褐粘褶菌的用法 褐粘褶菌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红麸杨

      【出处】《湖南药物志》   【拼音名】Hónɡ Fū Yánɡ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秋季采挖。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7~12米。小枝被有短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11片,最多可达17片,叶轴的上部有狭翅或在幼时叶轴全部有翅;小叶无
  • 华山矾根

    “华山矾根”在《中药大辞典》 “华山矾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华山矾根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Huà Shān Fán Gēn   【别名】土常山(《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山
  • 虎牙

      【出处】《别录》   【拼音名】Hǔ Yá   【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牙齿。   【功能主治】①《别录》:"疗丈夫阴头疮及疽瘘。"   ②《纲目》:"杀痨虫,治猘犬伤发狂,刮末,酒服方寸匕。"   【摘录】《中药大辞典
  • 红叶铁线莲

      【别名】粗糠藤、细木通、花木通   【来源】毛茛科红叶铁线莲Clematis rubifolia C. H. Wright,以根或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除湿利尿,清血解毒。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尿道炎,膀胱炎,
  • 蒿枝七

    “蒿枝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蒿枝七”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蒿枝七   【来源】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黄花绿绒蒿Meconopsis chelidonifolia Bur. et Franch.,以根入药。夏秋采根,洗净切片晒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