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葛蕈

葛蕈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葛蕈


葛蕈

“葛蕈”在《中药大辞典》

“葛蕈”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葛蕈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Gě Xùn

  【别名】葛乳、葛花菜(《纲目》),葛菌、红血莲(《四川中药志》),螺丝起(《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蛇菇种植物蛇菇的全草。八月采。

  【原形态】一年或多年生寄生内质草本,高10~15厘米。茎为块状球形,粗厚肥大,不规则分裂,淡黄褐色,具淡白色星状小突起;花茎粗壮而直立,红色,由块茎顶端抽出,高8~12厘米,径1~1.5厘米。叶螺旋互生,着生于花茎上,退化,呈鳞片状,卵形、阔卵形或狭卵形,橙黄色。花单性,雌雄异株,为顶生内穗状花序;花小形,无数,深红色,密集于序轴表面;雄花的花被4~6瓣,深裂,雄蕊4~6。花丝连合为单体;雌花无花被,雌蕊1,子房椭圆形,有柄,1室,1胚珠。坚果。花期6~7月。

  【生境分布】寄生于林中木本植物的根上。分布我国中南、西南部。

  【化学成份】根茎和花的脂质部分中分离出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和棕榈酸。

  【性味】苦甘,凉。

  ①《纲目》:"苦甘,无毒。"

  ②《纲目拾遗》:"性凉。"

  ③《四川中药志》:"味涩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醒酒。治风热癍疹,肺热咳嗽吐血,血崩,痔疮。

  ①《纲目》:"醒酒,治酒积。"

  ②《纲目拾遗》:"解肌热,散风火及阳明风热癍疹。"

  ③《四川中药志》:"清肺热,解热毒。治咳嗽吐血,血崩及痔疮肿痛。"

  ④《湖南药物志》:"指生蛇头疔,小儿阴茎肿,捣烂敷患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炖肉。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肺热咳嗽吐血:葛菌、肺筋草、鹿衔草、岩白菜、白茅根、狗地芽根。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肠风下血:葛菌、老君须、棕树根。煎水去药渣,取药液炖黄蟮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葛蕈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纲目》:葛花菜,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精华也。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上,其色赤脆,盖蕈类也。

  2.《纲目拾遗》:葛花菜,名山皆有,亦产高州。《粤志》,高州多种葛,雷州人市之为XIGU。

  【拼音名】Gě Xùn

  【别名】葛花菜、葛乳、蛇菰 、螺丝起、葛菌、红血莲、葛蕈药、菌藤菌、地重楼、红冬菰、铺地开花、深山不出头、石莲花、土心肝、角菌、角花、菖菌、地红果、列当、球穗蛇菰

  【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红冬蛇菰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 F.[Balania harlandii (Hook.f.)van Tiegh.」

  采收和储藏:八月采。

  【原形态】草本,高2.5-9cm。根茎苍褐色,扁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5-5cm,分枝或不分枝,表面粗糙,密被小斑点,呈脑状皱褶。花茎长2-5.5cm,淡红色;鳞状苞片多少肉质,红色或淡红色,长圆状卵形,聚生于花茎基部,呈总苞状。花雌雄异株(序);花序近球形或卵圆状椭圆形;雄花序轴有凹陷的蜂窠状洼穴,雄花3数,花被裂片3,聚药雄蕊有3枚花药,花梗自洼穴伸出;雌花子房黄色,着生于附属体基部或花序轴表面上,花柱丝状,附属体暗褐色,倒圆锥形或倒卵形,顶端截形或中部突起,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花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100m的荫蔽林下较湿润的腐殖土壤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同属植物日本蛇菰(Balanophora japonica Makino)中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棕桐酸(palmitic acid)[1,2],阿魏醛(ferulaldehyde),对香豆酸甲酯(methyl p-coumarate),咖啡酸(caffeic acid),咖啡酸甲酯(methyl caffeate),主旋松脂酚(pinoresionol),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左旋落叶松脂醇(lariciresinol),蛇菰脂醛素(balanophonin),松柏成(coniferin),阿魏醛β-D-葡萄糖甙(ferulaldebgde β-D-glu-coside),左旋松脂酚β-D-葡萄糖甙(pinoresinol β-D-glucoside)[3],咖啡酸-β-D-葡萄糖酯(caffeic acid-β-D-glucosylester)[4]。日本蛇菰所含的(-)松脂酚-β-D-葡萄糖甙及咖啡酸卡-β-D-葡萄糖酯能抑制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的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减轻炎症反应[1]。

  【性味】苦;涩;性寒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咳嗽咯血;血崩;肠风下血;痔疮肿痛;梅毒;疗疮;小儿阴茎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附方】①治肺热咳嗽吐血:葛菌、肺筋草、鹿衔草、岩白菜、白茅根、狗地芽根。 炖肉服。 (《四川中药志》)②治肠风下血: 葛菌、老君须、棕树根。煎水去药渣,取药液炖黄鳝服。 (《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1.《纲目》:醒酒,治酒积。

  2.《纲目拾遗》:解肌热,散风火及阳明风热癍疹。

  3.《四川中药志》:清肺热,解热毒。治咳嗽吐血,血崩及痔疮肿痛。

  4.《湖南药物志》:指生蛇头疔,小儿阴茎肿,捣烂敷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肠风 肠风下血 疮肿 肺热咳嗽 解肌 解热 解热毒 咯血 咳嗽咯血 咳嗽吐血 凉血 凉血止血 疗疮 梅毒 清肺 清肺热 热毒 散风 吐血 下血 醒酒 血崩 痔疮 痔疮肿痛

葛蕈


葛蕈的功效 葛蕈的用途 葛蕈可以治疗 葛蕈的用法 葛蕈的用量 葛蕈主要治疗 葛蕈能够治疗的疾病 葛蕈的用法 葛蕈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狗泡草

      【出处】《陆川本草》   【拼音名】Gǒu Pào Cǎo   【别名】毛虫包、火漂藤(《陆川本草》),白泡草、毛虫药(《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半桂花的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亚灌木状草本。茎分枝,被租毛,基部伏地生根。叶对生;生
  • 冠果草

    “冠果草”在《中药大辞典》 “冠果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冠果草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Guàn Guǒ Cǎo   【别名】土紫菀、假菱角   【来源】为泽泻科植物冠果草的全草。秋季采,晒干,切
  • 高粱泡根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Gāo Liɑnɡ Pào Gēn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高梁泡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高梁泡,又名:十月苗、寒泡刺、寒扭、倒水莲、乌泡竻,小漂沙、乌壳子。   常绿蔓生灌木,高1~1.5米。茎有棱,散生弯曲钩
  • 岗边菊

    “岗边菊”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岗边菊”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岗边菊   【别名】大风草   【来源】菊科紫菀属植物琴叶紫菀Aster panduratus Nees ex Walp.[A. fordii Hemsl.],以全草入药。全
  • 拐棍竹

    “拐棍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拐棍竹”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拐棍竹   【别名】竹叶、华桔草、华桔竹叶   【来源】禾本科拐棍竹Fargesia spathacea Franch.,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甘肃、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