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扶桑叶

扶桑叶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扶桑叶


扶桑叶

“扶桑叶”在《中药大辞典》

“扶桑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扶桑叶

  【出处】《纲目》

  【拼音名】Fú Sānɡ Yè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朱槿的叶。

  【化学成份】叶和茎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和β-谷甾醇。

  【药理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蟾蜍腹直肌、大鼠后肢灌流及麻醉狗血压(0.1克/公斤静脉注射)均无明显作用。上述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时毒性不大(两只小鼠给1克/只,24小时内不死或只死1只)。对人可认为无毒性。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涩,性平。"

  【功能主治】治痈肿,毒疮,衄血。

  ①《纲目》:"治痈疽腮肿,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蒡叶、白蜜研膏敷之。"

  ②《福建民间草药》:"解热毒,消痈肿。"

  ③《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治血热衄血,血瘙,毒疮。"

  ④《南宁市药物志》:"捣碎敷脓疮。"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扶桑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Fú Sā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Hibiscus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 L.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rosasinensis L.

  采收和储藏:叶,随用随采。

  【原形态】朱槿 常绿灌木,高约1-3m。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20mm,上面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5-12mm,被毛;叶片阔卵形或狭卵形,长4-9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都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粗齿或缺刻,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常下垂,花梗长3-7cm,疏被星状柔毛或近平滑无毛,近端有节;小苞片6-7,线形,长8-15mm,疏被星状柔毛,基部合生; 萼钟形,长约2cm,被星状柔毛,裂片5,卵形至披针形;花冠漏斗形,直径6-10cm,玫瑰红或淡红、淡黄等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外面疏被柔毛;雄蕊柱长4-8cm,平滑无毛,有缘。花期全年。

  【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份】叶含C16-C32碳氢化物(carbohydron),其中C17、C23、C25、C31碳氢化物为主,C21-C30高级脂肪醇,其中以C26、异-C28、异-C30、高级醇为主,C8-C28脂肪酸,其中以C8、C12、C14、C16、C18:2为主,苹婆酸(sterculic acid),锦葵酸(malvalicacid),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caxeryl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具抗补体活性的木槿粘液质-RL(hibiscus-mucilage-RL)。

  【药理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蟾蜍腹直肌、大鼠后肢灌流及麻醉狗血压(0.1g/kg静脉注射)均无明显作用。上述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时毒性不大(两只小鼠给1g/只,24小时内不死或只死1只)。对人可认为无毒性。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消热利湿;解毒。主白带;淋证;疔疮肿毒;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治痈疽腮肿,取叶或花同白芙蓉叶、牛蒡叶、白蜜研膏敷之。

  2.《福建民间草药》:解热毒,消痈肿。

  3.《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治血热衄血,血瘙,毒疮。

  4.《南宁市药物志》:捣碎敷脓疮。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带 疮肿 疔疮 疔疮肿毒 毒疮 解热 解热毒 凉血 凉血解毒 淋巴结炎 淋证 衄血 热毒 乳腺炎 腮腺炎 消痈 消痈肿 痈疽 治痈疽


扶桑叶的功效 扶桑叶的用途 扶桑叶可以治疗 扶桑叶的用法 扶桑叶的用量 扶桑叶主要治疗 扶桑叶能够治疗的疾病 扶桑叶的用法 扶桑叶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飞扬草

      【拼音名】Fēi Yánɡ Cǎo   【别名】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   【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体有乳汁。茎基部膝曲状向上斜升,单一或基部丛
  • 浮石

      【出处】1.浮石始载于《日华子》。   2.《嘉佑本草》附于“石蟹”下。   3.《纲目》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4.《纲目》又引《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
  • 凤眼果壳

    “凤眼果壳”在《中药大辞典》 “凤眼果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凤眼果壳   【出处】《广东中药》Ⅱ   【拼音名】Fènɡ Yǎn Guǒ Ké   【英文名】风眼果荚(《岭南采药录》),苹婆壳(《广东中药》Ⅱ)。
  • 方榄

      【出处】方榄始载于《纲目》橄榄条下,云:“又有一种方榄,出广西两江峒中,似橄榄而有三角或四角…”所述与本种相符。   【拼音名】Fānɡ Lǎn   【别名】三角榄。   【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方榄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b
  • 枫柳皮

    “枫柳皮”在《中药大辞典》 “枫柳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枫柳皮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Fēnɡ Liǔ Pí   【别名】枫杨皮(《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树皮。全年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