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鹅脚板

鹅脚板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鹅脚板


鹅脚板

“鹅脚板”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鹅脚板”在《中药大辞典》

“鹅脚板”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鹅脚板

  【拼音名】é Jiǎo Bǎn

  【别名】苦爹菜、六月寒、茴芹、八月白、冬青草、羊膳七、白花菜根、白花雷公根。

  【来源】伞形科茴芹属植物异叶茴芹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以全草及根入药。秋季采挖全草,晒干,或砍下根部,晒干,单独使用。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咽喉肿痛,痢疾,黄疸型肝炎;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肤搔痒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鹅脚板

  【出处】《峨嵋药植》

  【拼音名】é Jiǎo Bǎn

  【别名】苦爹菜(《植物学大辞典》),八月白(《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铁铲头、大叶半边莲、三脚蛤蟆(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犁头草、香草(《广西药植名录》),金锁匙、白花仔(《福建中草药》),六月寒、蛇咬革、羊膻草(《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革本,高40~120厘米。茎直立,上部的分枝细长,被有绒毛或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的叶有长柄或近无柄,不裂或3裂或3出式的1回羽状分裂至2回羽状分裂;茎下部叶的中间裂片圆卵形,先端渐尖,具小叶柄,各裂片的边缘具圆锯齿或尖锯齿;茎上部的叶窄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锐而深的缺刻或牙齿,各裂片表面略粗糙,背面叶脉上有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块或具2~4片,小总苞片3~8个;伞梗6~12;花白色或绿色;花萼5;花瓣卵形,先端内折;雄蕊5;花柱较花柱基长2~3倍,反折。双悬果球状卵形,基部近心形,侧扁,果棱显著,每棱槽中具油管2~3个。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阴湿的山麓路边草丛中,或山坡林下。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地。

  【化学成份】果实含挥发油。

  【性味】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甘,微温。"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味辛苦,性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寒,化积,祛瘀,消肿。治感冒风寒,痢疾,小儿疳积,皮肤瘙痒。

  ①《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

  ③《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

  ④《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热。治跌打,疥疮。"

  ⑤《陕甘宁肯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治皮肤瘙痒:鹅脚板、夏枯草各半斤。水煎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鹅脚板

  【出处】出自《峨眉药植》

  【拼音名】é Jiǎo Bǎn

  【英文名】Herb of Diversifolious Pimpinella

  【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苦爹菜、蛇倒退、铁铲头、三脚蛤蟆、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羊膻草、蛇咬草、六月寒、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八月白、金锁匙、土人参、茴芹、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肝寒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m。通常为须根,稀为圆锥状根。茎直立,有条纹,被柔毛,中上部分枝。叶异形;基生叶有长柄,包括叶鞘长2-13cm;叶片三出分裂,裂片卵开圆形,两侧的裂片基部偏斜,顶端裂片基部心形或楔形,长1.5-4cm,宽1-3cm;茎中、下部叶片三出分裂或羽状分裂,茎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具叶鞘,叶片羽状分裂或3裂,裂片披针形,全部叶片边缘有锯齿。通常无总苞,稀1-5;伞辐6-15(-30),长1-4cm;小总苞片1-8,短于花柄;小伞花序有花6-20,花柄不等长;花瓣倒卵形,白以,先端凹陷,基部楔形,小舌片曳面被毛;花柱基圆柱形,花柱长为花柱基的2-3倍,幼果期直立,以后向两侧弯曲。成熟果实卵球形,果棱线形;每棱槽内有油管2-3,合生面油管4-6。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3300m的坡草丛、沟边或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味辛;苦;微甘;性微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宣肺;理气止痛;消积健脾;活血通经;除湿解毒。主感冒;咳嗽;百日咳;肺痨;肺痈;头痛;头痛;芽痛;脆胁痛;胃气痛;腹胀痛;缩阴冷痛;风湿关节痛;劳伤;骨劳;消化不良;食积;疳积;痧症;泻痢;黄疸;疟疾;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乳肿;目翳;咽肿;痄腮;跌打损伤;湿疹;皮肤瘙痒;蛇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或泡酒;或绞汁涂。

  【注意】孕妇慎服。

  【附方】治皮肤瘙痒:鹅脚板、夏枯草各半斤。水煎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

  2.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

  3.《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

  4.《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热。治跌打,疥疮。

  5.《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百日咳 除湿解毒 毒蛇 毒蛇咬伤 肺痨 肺痈 蜂螫 风湿关节痛 蜂螫伤 腹胀 疳积 感冒 感冒风寒 肝炎 关节痛 黄疸 黄疸型肝炎 活血通经 健脾 健胃 疥疮 解毒消肿 解热 经闭 劳伤 理气 理气止痛 目翳 疟疾 皮肤瘙痒 气痛 祛风活血 祛风散寒 祛瘀 乳肿 散风 散寒 散瘀 瘙痒 痧症 蛇咬 蛇咬伤 食积 湿疹 痛经 头痛 胃气痛 小儿疳积 消化不良 消积 泻痢 胁痛 咽喉肿痛 咽肿 月经不调 痄腮 治跌打

鹅脚板


鹅脚板的功效 鹅脚板的用途 鹅脚板可以治疗 鹅脚板的用法 鹅脚板的用量 鹅脚板主要治疗 鹅脚板能够治疗的疾病 鹅脚板的用法 鹅脚板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鹅管石

    “鹅管石”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鹅管石”在《中药大辞典》 “鹅管石”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鹅管石   【拼音名】é Guǎn Shí   【来源】为海产腔肠动物树珊瑚科的栎珊瑚Balanoph
  • 二色内风消

    “二色内风消”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二色内风消”在《中药大辞典》 “二色内风消”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二色内风消   【拼音名】èr Sè Nèi Fēnɡ Xiāo   【来源】木兰科二色内风消
  • 峨嵋耳蕨

      【出处】《中国药植志》   【拼音名】é Méi ěr Jué   【别名】万年青(《峨嵋药植》),树林株(《中国药植志》)。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峨嵋耳蕨的全株。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斜升,顶端密被棕色卵形小鳞片。叶
  • 鹅腿骨

    “鹅腿骨”在《中药大辞典》 “鹅腿骨”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鹅腿骨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é Tuǐ Gǔ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腿骨。   【化学成份】每100克骨髓(干重)中含铁35.9毫克,铜
  • 萼果香薷

      【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è Guǒ Xiānɡ Rú   【别名】香薷(《新疆中草药手册》),土香薷(《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萼果香蒲的全草。夏、秋花初开时采割,阴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