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毒鱼藤

毒鱼藤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毒鱼藤


毒鱼藤

“毒鱼藤”在《中药大辞典》

“毒鱼藤”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毒鱼藤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Dú Yú Ténɡ

  【别名】白药根、雷公藤蹄(《岭南草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毛蕊鸡血藤的根、茎、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攀援灌木。茎有纵,纹和皮孔,嫩枝被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1,倒卵形、卵形或长椭圆形,长5~16厘米,宽3~6.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或钝,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或褐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有时为顶生的圆锥花序,长10~25厘米,被黄褐色柔毛;花长1.5厘米,花梗和萼片被黄褐色柔毛;花冠粉红色,旗瓣背面被金黄色茸毛,基部无胼胝状附属物,翼瓣基部两侧有短耳,与龙骨瓣背面各被长硬毛一束;雄蕊一束;雌蕊密被柔毛。荚果长椭圆形,长5~9厘米,近无毛。花期5~7月。

  【生境分布】生于半荫蔽的疏林中或溪畔的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有大毒。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逐湿痹

  【用法用量】外用。

  【注意】不可内服。

  【附方】①治游走性关节炎:(毒)鱼藤五钱,南天仙子(进口品种)适量。共研末,先将(毒)鱼藤以开水一杯浸渍,后入天仙子粉,即成糊状,敷于患处。

  ②治湿癞:(毒)鱼藤二两,白醋四两。上药煎水,每日洗一次,连洗二日。(性味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毒鱼藤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Dú Yú Ténɡ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Hairypetal Millettia

  【别名】白药根、雷公藤蹄。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中南鱼藤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rris fordii Oli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茎、叶,茎切片晒干;叶晒干。

  【原形态】中南鱼藤 藤本。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8cm;小叶5-7,革质,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2cm,宽2-5cm,先端短尾状或渐尖,基部圆形,两面无毛。圆锥花序腋生,序轴及花梗均被棕色短硬毛;小苞片,钻形,具毛;花萼浅杯状,萼齿5,三角形,极短,有棕色短柔毛;花冠白色,旗瓣有短爪,翼瓣一侧有耳,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基部具尖耳;雄蕊10,单体;子房无柄,有黄色长柔毛。荚果长圆形,扁平,长4-9cm,宽约1.5cm,无毛,两侧有狭翅,种子1-4颗。花期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溪边灌丛中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圆柱形,表面粗糙,折断面木部占大部分。完整叶为羽状复叶,小叶5-7片,小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12cm,宽2-5cm,先端短尾状而稍钝,基部楔圆形,全缘。黄绿色,两面均光滑,近革质。气微。

  【性味】苦;平;有毒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主疮毒;皮炎;皮肤湿疹;跌打肿痛;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末敷。

  【注意】不可内服。

  【附方】①治游走性关节炎:(毒)鱼藤五钱,南天仙子(进口品种)适量。共研末,先将(毒)鱼藤以开水一杯浸渍,后入天仙子粉,即成蝴状,敷于患处。②治湿癞:(毒)鱼藤二两,白醋四两。上药煎水,每日洗一次,连洗二日。(《岭南草药志》)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毒 跌打肿痛 关节疼痛 解毒杀虫 皮肤湿疹 皮炎 杀虫 杀虫止痒 湿疹 疼痛 止痒


毒鱼藤的功效 毒鱼藤的用途 毒鱼藤可以治疗 毒鱼藤的用法 毒鱼藤的用量 毒鱼藤主要治疗 毒鱼藤能够治疗的疾病 毒鱼藤的用法 毒鱼藤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地胆草

      【拼音名】Dì Dǎn Cǎo   【别名】草鞋根、草鞋底、地胆头、磨地胆、苦地胆、地苦胆[云南]、理肺散、牛吃埔、牛托鼻、铁灯盏   【来源】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 大皂角

      【拼音名】Dà Zào Jiǎo   【来源】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的成熟果实。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   【性味】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开窍,祛痰,通便。用于卒然昏迷,口噤不开,喉中痰壅,支气管哮喘,便
  • 独叶白芨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Dú Yè Bái Jī   【别名】糯白芨、小白芨(《云南中草药》),独菇(《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兰科植物云南独蒜兰的块茎。秋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宿根草本,高1
  • 大泡通皮

    “大泡通皮”在《中药大辞典》 “大泡通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大泡通皮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Dà Pào Tōnɡ Pí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茎皮。   【功
  • 滇崖爬藤

      【出处】《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Diān Yá Pá Ténɡ   【别名】爬树龙、三爪龙、三角枫,马龙头叶、飞蜈蚣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滇崖爬藤的全草。全年可采。一般鲜用。   【原形态】常绿灌木。茎攀援,节上具气根,卷须与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