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地耳草

地耳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地耳草


地耳草

“地耳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地耳草”在《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耳草

  【拼音名】Dì ěr Cǎo

  【别名】田基黄、田基王、小田基黄、黄花草、黄花仔、对叶草、七寸金、细叶黄

  【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全草,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用于肝炎,早期肝硬化,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外用治疮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鲜用1~2两,干用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1)用治湿热黄疸,具有良好疗效,可配合茵陈、金钱草等同用。治疗疮疖肿毒或毒蛇咬伤,可用鲜草煎服,另用鲜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用治跌仆损伤,除煎汤内服外,还可用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地耳草

  【出处】《植物名实录》

  【拼音名】Dì ěr Cǎo

  【别名】田基黄(《生草药性备要》),水榴子、香草(《质问本草》),斑鸠窝、雀舌草(《植物名实图考》),蛇喳口(《草木便方》),合掌草、跌水草(《分类草药性》),七寸金、一条香(《福建民间草药》),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江西民间草药》),刘寄奴(《四川中药志》),痧子草、光明草,田基苋,荞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湖南药物志》),雷公箭(《贵州植药调查》),降龙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七层塔、土防风、枫草儿、小元宝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黄花仔、禾霞气(《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无毛。根多须状。茎直立,或倾斜,细瘦,有4棱,节明显,基部近节处生细根。单叶,短小,对生,多少抱茎,叶片卵形,长4~15毫米,全缘;先端钝,叶面有微细的透明点。聚伞花序顶生,成叉状而疏,花小,黄色;萼片5,披针形;花瓣5,长椭圆形,内曲,几与萼片等长;雄蕊10个以上,基部连合成3束;子房1室,花柱3枚。蒴果长圆形,长约4毫米,外面包围有等长的宿萼。花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及较潮湿的地方。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福建、江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略呈四棱柱状,光滑,粗约1.5毫米,外表淡黄棕色或暗红棕色,节间长约1~2厘米,易折断。叶片黄褐色或灰青色,皱缩,纸质,易碎,以放大镜观之,有细小透明油点。花序多折断而不完整,花萼花瓣干缩,黄棕色,或脱落,雄蕊仅存花丝,子房甚小,易脱落。蒴果红棕色,长卵形,多裂成3瓣,顶端喙尖;种子细小,多数;不成熟的果实,尚残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数花蕊。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含黄酮类、内酯(香豆精)、鞣质、蒽醌、氨基酸、酚类。

  【性味】苦甘,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甜,性平。"

  ②《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②《质问本草》:"涂火毒,消阳症结疽。"

  ③《分类草药性》:"解一切蛇虫毒,清火,止泄泻,刀伤用良。"

  ④《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⑤《福建民间草药》:"活血,破瘀,消肿,解毒。"

  ⑥《南宁市药物志》:"清内热,治眼疾。"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消肿止痛。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区疼痛,阑尾炎,疔肿痈疽,毒蛇咬伤,跌打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大剂可3~4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传染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型均可):地耳草二至三两,水煎服,每天一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痧症吐泻:地耳草一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痢疾:地耳草五钱,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小儿惊风,疳积泻:地耳草一两,水煎服。疳积泻加鸡肝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喉蛾:鲜地耳草七钱至一两,捣烂,同凉开水擂出汁服。或干草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疹后牙疳:地耳草五至六钱,捣取汁,和人乳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⑦治湿疹:地耳草适量,煎水洗。(《江西民间草药》)

  ⑧治疱疖肿毒:地耳草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⑨治跌打损伤:地耳草五至八钱,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一小时,温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毒蛇咬伤:地耳草五钱,天胡荽一两,青木香五钱。水、酒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

  用干草制成浓煎剂,成人每日用生药1.5两,小儿1岁以下3钱,1~3岁5钱,3~7岁8钱,7~10岁1两,10~13岁1两2钱。煎液加糖分2次口服,连用20天。治疗成人急性传染性肝炎91例,达到治愈标准者61例;治疗小儿黄痘型传染性肝炎21例,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尿现象,凡有发热的病例均在1周内退热,呕吐、厌食等症状的消退较满意,约一半病例在10天内黄疸消退,但肝功能检查的改变不大,肝肿回缩亦不够理想。治疗中未发现副作用。曾用全草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治疗儿童急性传染性肝炎100例,每日1次肌肉注射2毫升,14天为一疗程,必要时用2个疗程。结果显效95例,好转2例,无效3例;对81例迁延性肝炎及15例慢性肝炎,每次肌注2毫升,每日2次,辅以维生素乙、丙,有效率约70%。田基黄注射液对肝炎的各种症状及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注射处有局部疼痛,无其他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伤寒及副伤寒

  取干草1~5两切碎,水煎2次,两次煎液合并,分3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44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有效。体温于1~14天降至正常,平均退热天数为7.2天。虽然效果较氯(合)霉素对照组稍逊一筹,但药用量安全度较大,未见不良反应。

  ③防治感冒

  预防用干草5钱,水煎2次,混匀,2次分服,连服6天。共观察150人,结果发病12例,发病率占8%;而对照组250人中发病者有60人,发病率达24%。且地耳草组从服药第2天后发病率就逐天下降,无副作用。另外治疗10例现症感冒病人,也有一定效果。

  ④治疗痈、疖及其他皮下化脓性感染

  取新鲜全草3斤洗净,加水10升,煮沸浓缩至3升,过滤,加防腐剂,高压蒸气消毒备用。用于清洁感染创口,浸纱布条填塞引流或湿敷,有一定效果。

  【摘录】《中药大辞典》

  • 相关书籍记载:
  • 《中药学》:地耳草
  • 《中药学》:地耳草

相关中药

  • 冬瓜瓤

    “冬瓜瓤”在《中药大辞典》 “冬瓜瓤”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冬瓜瓤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Dōnɡ Guā Ránɡ   【别名】冬瓜练(《药性论》)   【来源】为葫芦种植物冬瓜的果觚。   【
  • 杜鹃花果实

      【拼音名】Dù Juān Huā Guǒ Shí   【别名】映山红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R·in-dicum Sweet var.simsii Maxim;R.in
  • 对马耳蕨根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Duì Mǎ ěr Jué Gēn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马耳蕨的根茎。   【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鲜对马耳蕨根茎(去鳞毛)一两,水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摘录】
  • 丁香蓼根

      【拼音名】Dīnɡ Xiānɡ Liǎo Gēn   【英文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   【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丁香蓼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
  • 大叶鸡菊花

      【拼音名】Dà Yè Jī Jú Huā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叶斑鸠菊的根皮或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uolkameriifolia (Wall.)DC.   采收和储藏:全拉均可采收,剥取根皮,洗净,晒干。茎、叶随时可采,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