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大萼鹿角藤

大萼鹿角藤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大萼鹿角藤


大萼鹿角藤

“大萼鹿角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萼鹿角藤”在《中药大辞典》

“大萼鹿角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萼鹿角藤

  【拼音名】Dà è Lù Jiǎo Ténɡ

  【别名】藤仲、土杜仲、大杜仲、金丝杜仲、银丝杜仲

  【来源】夹竹桃科大萼鹿角藤Chonemorpha megacalyx Pierre,以茎藤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接骨生肌,降压。主治肾亏腰痛,高血压,风湿性腰腿痛,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3~5钱,煎水服或泡酒服。

  【备注】全株和毛茸有毒,接触可引起痛痒,可用清水洗涤,然后服苯海拉明及钙片等处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萼鹿角藤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Dà è Lù Jiǎo Ténɡ

  【别名】土杜仲(《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夹竹桃种植物大萼鹿角藤的茎藤。全年可采。

  【原形态】长绿攀援藤本,长15~20米,有乳状液汁。小枝圆柱形,幼时有黄色绒毛。单叶,对生,坚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6~15厘米,宽5~13厘米,先端尖锐,基部圆形,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密被黄色绒毛,侧脉8~12对;叶柄短,有黄色绒毛。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或淡红色,花冠近漏斗状,喉内有5条长软毛带。蓇葖果二叉开,圆柱形,长16~20厘米,径1~1.5厘米,外面有毛.种子扁平,一端有长丝状毛。花期春末。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边、沟谷等向阳处。分布云南南部。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微辛,温。"

  【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药选》:"通经活络,活血止血,接骨生肌,降压。治风湿性腰腿痛,肾亏腰痛,高血压,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泡酒。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萼鹿角藤

  【出处】出自《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拼音名】Dà è Lù Jiǎo Ténɡ

  【别名】大杜仲、藤仲、土杜仲、金丝杜仲、银丝杜仲、水晶凉粉籽、草杜仲、大藤仲

  【来源】药材基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长萼鹿角藤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onemorpha megacalyx Pierr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粗壮木质藤本,长15-20m。全株多被棕黄色绒毛,折断有白色乳汁流出。叶对生;叶柄短,被棕黄色绒毛;叶片倒卵形,长17-29cm,宽11-22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叶面近无毛,叶背被棕黄色绒毛。花红色,顶生聚伞花序;总花梗被长硬毛;花萼具明显的萼筒;花冠近高脚碟状,裂片向右覆盖,展开直径4cm以上。蓇葖2,叉开,圆柱形,长16-34cm,宽约2cm。种子扁平,先端有丝状长种毛。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冬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500m的山地林边、山坡、沟谷向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腰膝冷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捣敷。

  【各家论述】《云南中草药选》:通经活络,活血止血,接骨生肌,降压。治风湿性腰腿痛,肾亏腰痛,高血压,骨折,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出血 风寒湿痹 风湿性腰腿痛 高血压 骨折 活络 活血 活血止痛 活血止血 降压 接骨 接骨生肌 祛风通络 生肌 湿痹 通经活络 通络 外伤出血 腰痛 腰腿痛 腰膝冷痛 止血

大萼鹿角藤


大萼鹿角藤的功效 大萼鹿角藤的用途 大萼鹿角藤可以治疗 大萼鹿角藤的用法 大萼鹿角藤的用量 大萼鹿角藤主要治疗 大萼鹿角藤能够治疗的疾病 大萼鹿角藤的用法 大萼鹿角藤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丁癸草

    “丁癸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丁癸草”在《中药大辞典》 “丁癸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癸草   【拼音名】Dīnɡ Guǐ Cǎo   【别名】人字草、二叶人字草、苍蝇翼、乌蝇翼、铺地锦[广东]、老鸦草、金鸳鸯  
  • 东廧子

      【出处】出自1.《本草拾遗》。   2.《康熙几暇格物编》: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作为粥,滑腻可食;成为末,可充饼饵茶汤之需。   【拼音名】Dōnɡ Sè Zǐ   【别名】沙蓬米、沙米、登相干、登粟、吉刺儿   【来源】药材
  • 兜冠黄共享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Dōu Guàn Huánɡ Gònɡ Xiǎnɡ   【英文名】Galericulate Skullcap   【别名】盔状黄芩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盔状黄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
  • 地枇杷

      【别名】地瓜藤、地石榴、地胆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   【来源】为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Ficus tikoua Bu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细晒干备用。   【性味】苦,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尿路感染
  • 打碗花

      【拼音名】Dǎ Wǎn Huā   【别名】面根藤、小旋花、盘肠参、铺地参   【来源】为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打碗花Calystegin hederacea Wall.,以根状茎及花入药。秋季挖根状茎,洗净晒干或鲜用。夏秋采花鲜用。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