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脆蛇

脆蛇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脆蛇


脆蛇

“脆蛇”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脆蛇”在《中药大辞典》

“脆蛇”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脆蛇

  【拼音名】Cuì Shé

  【别名】碎蛇、银蛇

  【来源】蛇蜥科动物蛇蜥Ophisaurus harti Boulenger 的干燥全体。春秋捕捉。

  【炮制】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锅内用微火烧死,取出将头朝内,尾朝外,盘成圆盘状,以竹签插住,即时微火炕干。

  【性味】甘、咸,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疼痛,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每次3~5钱,干品研末,开水冲服,亦可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脆蛇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Cuì Shé

  【别名】金蛇(《本草拾遗》),地鲜、蝎蛇(《岭表录异》),银蛇(《开宝本草》),金星地鳝(《本草图经》),金星鳝(《圣济总录》),片蛇(《滇略》),蛇蜥、无脚蜥(《动物学大辞典》),碎蛇(《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来源】为蛇蜥科动物脆蛇蜥的全体。春、秋捕捉,捕得后用酒醉死,或置锅内用微火炕死,然后盘成圈,以竹签插住,再用微火炕干。

  云南蛇蜥与上种形状相似,主要特征为吻鳞与单片前额鳞之间有鳞片3枚。同等入药。

  【原形态】外形似蛇,全长约40厘米,长者可达60厘米以上。全身被覆瓦状鳞片;体两侧自颈部至肛门间各有1纵沟。四肢退化,仅有肢带残迹。头部背面覆有大形鳞片,颊上鳞大小相似;吻端钝,吻鳞与单片的前额鳞之间有鳞片2枚;眼小,形长,有能动的眼睑,耳孔小,几与鼻孔等大。背鳞14~16行,中央的8~10行具棱,相连成明显的纵直棱延至尾部;腹鳞10行,光滑;尾极长,约为体长的2倍;尾易断,断后能再生。尾部腹面的鳞具棱。雌性背面正中10余行一般为棕色,头部色深,体尾两侧为紫色,愈向外色愈浅,直达尾端;腹面色浅。雄性及幼体或有黑色斑点,或有蓝色横斑。

  【生境分布】生活于竹林和草丛中,多穴居,冬季多筑巢冬眠;以蜗牛、蚯蚓等为食。8~9月间产卵。分布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西等地。产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脆蛇多已盘成圈状,直径约6~10厘米。蛇的背面棕黄色或缉褐色,有光泽;鳞片不太明显。具有方格形的网纹,并有黑色横纹:腹面黄白色,带有篾片夹持时遗留下的痕迹,腹侧面各有1条凹沟。头部呈三角形,尾部细尖,或短促。体轻、干脆、气微腥。大者身短粗壮,色泽较深:小者瘦长,尾部尖,背面色泽较淡。以条匀、无碎断、气腥不臭、有光泽者为佳。

  【炮制】去头,切段,焙干用。

  【性味】咸,平。

  ①《本草拾遗》:"味咸,半。"

  ②《开宝本草》:"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咸,有小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脾、肾三经。"

  【功能主治】散瘀,祛风,消肿,解毒。治跌损折伤,大麻风,痈疽肿毒。

  ①《开宝本草》:"解生金毒。人中金药毒者,取金蛇四寸,炙令黄,煮汁饮,频服之,以瘥为度。银蛇解银药毒。"

  ②《本草图经》;"能解众毒,止泻泄及邪热。"

  ③《纲目》:"疗久痢。"

  ④《滇略》:"治恶疽,腰以上用首,腰以下用尾;又治大麻风及痢。"

  ⑤《滇黔记游》:"接断骨。"

  ⑥《纲目拾遗》:"肉熬膏,箍痈疽,去风疠。其骨醋磨,围肿毒。"

  ⑦《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关节痛,神经痛,恶疮肿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熬膏涂。

  【注意】《四川中药志》:"无风湿瘀血凝滞及孕妇忌用。"

  【附方】①治跌伤、骨折:脆蛇、乳香、没药、自然铜。研末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大麻风:脆蛇、干蟾蜍、全蝎、苦参、苍耳草、萆薢。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久痢:金星鳝(醋炙)、白矾、铅丹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米饮调下,食前。(《圣济总录》金星鳝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脆蛇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开宝本草》:金蛇,大如中指,长尺许,常登木饮露,身作金黄色,照日有光。生宾、澄州。

  2.陈鼎《蛇谱》:脆蛇,产贵州,长尺有二寸,围如钱,嘴尖尾秃,背黑腹自,暗鳞点点可玩。出入往来恒有度。捕之者置竹筒于其径侧,则不知而入其中,急持之方可完,稍缓则碎矣,故名曰脆。

  【拼音名】Cuì Shé

  【英文名】Glass lizard

  【别名】金蛇、地鲜、蜴蛇、银蛇、金星地鳝、金星鳝、片蛇、蛇蜥、无脚蜥、碎蛇

  【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蜥科动物脆蛇蜥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phisaurus harti Boulenger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捉,捕后放入瓦缸中用酒碎死;或放在锅内用微火烘死,以头为中心,盘成圆盘形,用竹签固定,烘干。

  【原形态】脆蛇蜥,全长50cm左右,尾长约占3/5以上。背面催色,两侧略偏紫,雄性还有长短不一的翡翠色横斑,腹面黄白色。头被以单枚的前额鳞,额鳞及间顶鳞较大。吻鳞与前额鳞间相隔23枚小鳞 ,眼小,眼径约为吻长的1/3;耳孔小,几乎与鼻孔等大,躯干两侧有纵乐观,纵沟上方的背鳞14-16行,中央8-10行具棱,纵沟以下的腹鳞10行,尾腹面鳞片具鳞,受惊扰时,尾易自截为数段,自断处再生一部分。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草丛中或大石块下,营穴居生活。以蜗牛、蚯蚓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圆盘形,头居中尾在外,盘径6-10cm。背面棕黄色或绿褐色,有光泽,腹面呈黄白色,带有竹签痕迹。腹侧各有1条凹沟。头三角形,尾细长,体轻,质脆。气微腥。

  【炮制】去头,切段,焙干用。

  【性味】味辛;咸;性平;小毒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骨折;大麻风;风湿痛;久痢;疳积;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3-9g;或浸酒。外用:适量,膏涂或研末撒。

  【注意】孕妇禁服。无风湿瘀血带滞及孕妇忌用。

  【附方】①治跌伤、骨折:脆蛇、乳香、没药、自然铜。研末服。(《四川中药志》)②治大麻风;脆蛇、干蟾蜍、全蝎、苦参、苍耳草、萆xIE。泡酒服。(《四川中药志》)③治久痢:金星鳝(醋炙)、白矾、铅丹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米饮调下,食前。(《圣济总录》金星鳝散)

  【各家论述】1.《开宝本草》:解生金毒。人中金药毒者,取金蛇四寸,炙令黄,煮汁饮,频服之,以瘥为度。银蛇解银药毒。

  2.《本草图经》:能解众毒,止泻泄及邪热。

  3.《纲目》:疗久痢。

  4.《滇略》:治恶疽,腰以上用首,腰以下用尾;又治大麻风及痢。

  5.《滇黔记游》:接断骨。

  6.《纲目拾遗》:肉熬膏,箍痈疽,去风疬。其骨醋磨,围肿毒。

  7.《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关节痛,神经痛,恶疮肿疡。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肿 除湿 恶疮 风湿疼痛 风湿痛 疳积 关节痛 骨折 活络 活血 活血祛风 解毒消肿 久痢 麻风 目眩 去风 祛风除湿 散瘀 神经痛 舒筋 舒筋活络 疼痛 头晕 头晕目眩 痈疮 痈疮肿毒 痈疽 痈疽肿毒 折伤 止泻 肿毒

脆蛇


脆蛇的功效 脆蛇的用途 脆蛇可以治疗 脆蛇的用法 脆蛇的用量 脆蛇主要治疗 脆蛇能够治疗的疾病 脆蛇的用法 脆蛇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苍山橐吾

      【别名】尖叶橐吾   【来源】菊科苍山橐吾Ligularia tsangchanensis (Franch.) Hand.-Mazz.,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苦,温。   【功能主治】散寒,润肺降气,化痰止咳,利尿。主治风寒咳嗽,支气管炎
  • 糙叶五加

      【拼音名】Cāo Yè Wǔ Jiā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糙叶五加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henryi (Oliv.)Harms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除去须根,趁鲜用木槌敲击,使木心和皮部分离,抽去木心,切段,晒干。
  • 川牛膝

    “川牛膝”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川牛膝”在《中药大辞典》 “川牛膝”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牛膝   【拼音名】Chuān Niú Xī   【英文名】RADIX CYATHULAE   【别名】甜川牛膝、甜牛
  • 吹火筒

    “吹火筒”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吹火筒”在《中药大辞典》 “吹火筒”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吹火筒   【拼音名】Chuī Huǒ Tǒnɡ   【别名】尖叶绣球菊、狭叶绣球菊   【来源】蔷薇科吹火筒Spiraea ja
  • 臭常山

      【别名】和常山、胡椒树、日本常山   【来源】芸香科臭常山属植物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根、茎四季可采,晒干;叶夏秋采集,鲜用。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截疟,止痛,安神。用于风热感冒,风湿关节肿痛,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