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刺李

刺李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刺李


刺李

“刺李”在《中药大辞典》

“刺李”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刺李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Cì Lǐ

  【别名】茶茹(藏名)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的果实。8~9月采将成熟果实,用白糖制成果脯备用。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3米。枝节上有3枚针刺,刺长至2厘米,成三叉状,粗大;节间密生长刺毛或无刺毛。叶近圆形或圆形,长2~2.5厘米,宽2~3厘米,叶片3深裂,基部平截或稍心形,裂片顶端钝,两面疏生短柔毛而脉腋处的毛较密,或几乎无毛;叶柄长1~3厘米,有白色疏柔毛或短茸毛,常混生头状腺毛。花1~2朵单生枝端,绿色或带红色;萼片矩圆形,萼片及萼角外面有腺柔毛;花瓣白色,椭圆形,长为萼之半;雄蕊伸出花瓣外,先端有杯状腺体;子房有腺质刺毛,花柱长于雄蕊。浆果无毛或有稀疏的腺刺毛,果近球形或椭圆形,长达1.6厘米,紫色。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及河岸灌丛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酸,平。

  【归经】入肝经。

  【功能主治】治萎缩性胃炎,胆汁缺乏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作茶点吃。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李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Cì Lǐ

  【英文名】Fruit of Hedge Gooseberry

  【别名】茶茹。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藨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ibes alpestre Wall.ex Decne.

  采收和储藏:8-9月采将成熟果实,鲜用,或用白糖制成果脯。

  【原形态】大刺茶藨 落叶灌木,高1-3m。枝节上有3枚针刺,刺长达2cm,成三叉状,粗大;节间密生长刺毛或无刺毛。叶簇生;叶柄长1.6-3cm。疏被柔毛或腺毛;叶片阔卵形至近圆形,长2-2.5cm,宽3-4cm,基部平截或稍心形,3深裂,裂片先端钝,上面疏生短柔毛,脉腋处的毛较密,下面被柔毛和腺毛,边缘具齿牙。花1-2朵,通常腋生,绿色或带红色;花梗长约1cm,密被柔毛;萼片长圆形,萼片及萼筒外面有腺柔毛,萼裂片反曲;花瓣白色,椭圆形,长为萼的一半;雄蕊伸出花瓣外,先端有杯状腺体;子房下位,有腺质刺毛,花柱长于雄蕊,先端2裂。浆果无毛或具稀疏的腺刺毛,近球形或椭圆形,长达1.6cm,紫红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000m的林下及河岸灌丛中或沟谷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果实呈不规则的扁圆球形,直径约1cm。表面皱缩不平,暗红色,显油性,无毛或疏生腺刺毛。顶端有宿萼,基部果柄具腺刺毛。种子肾形。干燥的果实果皮易碎,新鲜果实饱满有汁。气微,味酸。

  【性味】酸;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健胃。主萎缩性胃炎;胆汁缺乏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作茶点。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健胃 胃炎


刺李的功效 刺李的用途 刺李可以治疗 刺李的用法 刺李的用量 刺李主要治疗 刺李能够治疗的疾病 刺李的用法 刺李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草乌头

    “草乌头”在《中药大辞典》 “草乌头”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草乌头   【出处】侯宁极《药谱》   【拼音名】Cǎo Wū Tóu   【别名】堇(《庄子》),芨(《尔雅》),乌头、乌喙、奚毒(《本经》),鸡毒(
  • 车桑仔叶

      【出处】《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Chē Sānɡ Zǎi Yè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坡柳,又名:铁扫把,明子柴、明油脂、炒米柴、毛乳、白石楝、溪柳。   常绿灌木,高达3米。树皮褐黄或灰色,长条状剥落,有
  • 草原老鹳草

      【出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Cǎo Yuán Lǎo Guàn Cǎo   【别名】红根草(甘肃省卫生防疫站《红根草治疗急性菌痢的疗效观察》)。   【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草原老鹳草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
  • 刺菱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Cì Línɡ   【别名】野菱(《纲目》)   【来源】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实。   【原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浮生叶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长2~5厘米,宽2~7厘米,上面光滑,下面的主脉上略有长绒毛,上部边缘
  • 藏绵芪

      【别名】滇绵芪、春黄芪   【来源】豆科藏绵芪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ex Bunge,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西藏。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强壮补气,排脓生肌,利尿止汗。治久病衰弱,慢性肾炎浮肿,消化不良,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