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茨菇草

茨菇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茨菇草


茨菇草

“茨菇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茨菇草”在《中药大辞典》

“茨菇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茨菇草

  【拼音名】Cí Gū Cǎo

  【别名】催生草、灵芝草、箭叶大油芒

  【来源】禾本科茨菇草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宁夏、云南。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止血,催产。主治难产,月经过多,胸闷气胀,阳痿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茨菇草

  【出处】《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Cí Gū Cǎo

  【别名】催生草、灵芝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箭叶大油芒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丛生,高60~100厘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8~30厘米,宽8~1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2裂呈箭镞状,具长达10厘米的叶柄,下面具细长疣毛;叶鞘平滑无毛;叶舌膜质,长2~4毫米。圆锥花序长9~15厘米;分枝近于轮生;小穗长5~6.5毫米,灰绿色,孪生小穗一有柄一无柄,两颖等长,具长柔毛;小穗含2花,第一花雄性,第二花两性。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和林下草丛中。分布云南。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止血,催产。治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阳痿

  【附方】①治月经过多:鲜茨菇草五钱至一两,叶下花根五钱,煎服。

  ②治难产(在胎位、产道正常情况下):茨菇草五钱,卷柏五钱,煎服。

  ③治胸闷,气胀,阳痿:鲜茨菇草五钱至一两,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茨菇草

  【出处】出自《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Cí Gū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Arrowleaf spodiopogon

  【别名】催生草、灵芝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箭叶大油芒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odiopogon sagittifolius Rendl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箭叶大油芒,多年生草本。具短根茎;须根较粗壮。秆成疏丛,直立,高60-100cm,基部径约2mm。叶鞘平滑无毛;叶舌膜质,长2-4mm;叶片线状披针形,并具长达10cm的长柄,上面无毛,下面具有细长疣毛。圆锥化序卵圆形,长9-15cm,宽4-5cm,分权近于轮生,细弱,枝腋间疏具软毛,下部长褐露且光滑无毛,下面具有细长疣毛。圆锥花序卵圆形,长9-15cm,宽4-5cm,分枝近于轮生,细弱,枝腋间疏具软毛,下部长裸露且光滑无毛,通常仅于近称端处有1节面而含2小穗;有时具有2-3节,稀可每节具1小穗,节处膨大具髯毛;穗轴节间及小穗柄有时具纤毛;小穗长5-6.5mm,灰绿色,基部具髯毛;两颖相等长,草质,具长柔毛,边缘及先端近于膜质,先端钝或主脉稍突出小尖头,第1颖具10-13脉,第2颖具8-11脉;第1花雄性;外稃透明膜质,等长或稍短于第1外稃,深裂达中部以下,裂齿交易会早出一粗而膝曲的芒;边缘具纤毛,先端有时具2-3浅齿;花药黄色,长约3mm;子房长圆形,长约1.5mm;花柱2枚,长约1.5mm;柱头帚刷状,长约3mm。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1800m的山地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味淡;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调经;催产;行气。主月经过多;难产;胸闷;气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

  【附方】①治月经过多:鲜茨菇草五钱至一两,叶下花根五钱,煎服。②治难产(在胎位、产道正常情况下):茨菇草五钱,卷柏五钱,煎服。③治胸闷,气胀,阳萎:鲜茨菇草五钱至一两,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催产 难产 调经 行气 胸闷 阳痿 月经过多 止血


茨菇草的功效 茨菇草的用途 茨菇草可以治疗 茨菇草的用法 茨菇草的用量 茨菇草主要治疗 茨菇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茨菇草的用法 茨菇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川鄂山茱萸

      【拼音名】Chuān è Shān Zhū Yú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nus chinensis Wang er.[Macro-carpium chinense(Wanger.)Hutch.]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
  • 草地黄芩

      【别名】川黄芩   【来源】唇形科黄芩属植物草地黄芩Scutellaria hypericifolia Levl.,以根入药。9~10月挖根,洗净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利湿解毒。用于风热咳嗽,湿热黄疸,高热头痛,目赤肿痛,泻痢腹痛,尿路感染,
  • 臭梧桐花

    “臭梧桐花”在《中药大辞典》 “臭梧桐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臭梧桐花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Chòu Wú Tónɡ Huā   【别名】龙船花(《泉州本草》)   【来源】为马
  • 彩斑桑勒草

      【出处】《红河中草药》   【拼音名】Cǎi Bān Sānɡ Lè Cǎo   【别名】花叶叶、小花草、花花草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彩斑桑勒革的全株。夏、秋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直立草本。茎圆柱形,基部木质,被棕色短茸毛。叶对生,稍不相
  • 催吐白薇

      【来源】萝藦科催吐白薇Cynanchum vinceto xicum (L.) Pers.,以根、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台湾、四川、云南。   【功能主治】根的制剂有催吐作用。种子抽提物对心脏有类似“羊角拗”的强心作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