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臭牡丹根

臭牡丹根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臭牡丹根


臭牡丹根

“臭牡丹根”在《中药大辞典》

“臭牡丹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臭牡丹根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Chòu Mǔ Dān Gēn

  【别名】臭枫根(《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9~10月间采收,晒干。

  【性味】辛苦,温。

  ①《分类草药性》:"味淡苦。"

  ②《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有小毒。"

  ③《陕西中草药》:"苦辛,平。"

  【功能主治】行气健脾,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头晕,虚咳,高血压,风湿痛,脚气,荨麻疹,痈疽,痔疮。

  ①《植物名实图考》:"煎洗脚肿。煮乌鸡同食去头昏。亦治毒疮,消肿止痛。"

  ②《草木便方》:"渭热,补气,健脾。治虚痨骨蒸,气肿,黄疸,脚弱。"

  ③《分类草药性》:"健脾补气。治白浊,咳嗽。炖乌骨鸡服,大补中气。"

  ④《天宝本草》:"补肺肾两虚。治头晕。"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剂。治虚弱,浮肿。消臌涨,治腹痛。又可通经,治妇女血崩。"

  ⑥《四川中药志》:"治脚气,虚咳。"

  ⑦《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头晕目眩,高血压,风湿疼痛,疝气,脱肛,痔疮,痢疾,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附方】①治头昏痛: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打入鸡蛋二个(整煮),去渣,食蛋及汤。

  ②治大便下血: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

  ③治风湿关节痛:臭牡丹根一两至一两五钱。酒水各半煎,两次分服。或同猪蹄筋二两炖汤服。

  ④治瘰疬,跌打损伤:臭牡丹根四两,烧酒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可服)。每日饮酒一至二两。(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漆疮: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荨麻疹:鲜臭牡丹根二两。煎汁加鸡蛋三只,煮食,连服数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臭牡丹根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拼音名】Chòu Mǔ Dān Gēn

  【英文名】Root of Rose Glorybower

  【别名】臭枫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on bungei Steu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2m。植株有臭味。叶柄、花序轴密被黄褐色或紫色脱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圆形,皮孔显着单叶对生;叶柄长4-17cm;叶片纸质,宽卵形或狼形,长8-20cm ,宽5-15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或细锯齿,背面疏生短柔毛和腺点或无毛,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密集,有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对性形的叶状苞片,长约3mm,早落或花时不落;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8cm;花萼钟状,宿存,长2-6mm,有短柔毛及少数肋状腺体,萼齿5深裂,三角形或狭三角形形,长1-3mm;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花冠管长2-3cm,先端5深裂,裂片倒卵形,长5-8mm;雄蕊4,与花柱均伸于花冠管外;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径0.6-1.2cm,成熟时蓝紫色。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林缘、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北、西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

  【药理作用】1.抗肿瘤作用 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B部分腹腔或皮下注射100g/(kg·d),连续6-8d,能延缓小鼠内瘤(S180)和小鼠肝癌(H22)肿瘤的生长,有一寂静的抗肿瘤作用;并能干扰3H-TdR掺入S180的荷瘤小鼠肝、脾组织DNA的生成。但对艾氏腹水癌(EAC)和Lewis 肺癌小鼠无明显影响,臭牡丹提取物C部分对H22肿瘤也有抑制作用。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皮下注射臭牡丹根乙醇提取物10g/kg、100g/kg,连续7d,对小鼠胙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抑制作,并能抑制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溶血素抗体的产生。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肝;脾;肾;肺经

  【功能主治】行气健脾;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主食滞腹胀;头昏;嘘咳;外痢脱肛;肠痔下血;淋浊带下;风湿痛;脚气;痈疽肿毒;漆疮;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15-30g;或浸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附方】①治头昏痛: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打入鸡蛋二个(整煮),去渣,食蛋及汤。②治大便下血: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③治风湿关节痛:臭牡丹根一两至一两五钱。酒水各半煎,两次分服。或同猪蹄筋二两炖汤服。④治瘰疬,跌打损伤:臭牡丹根四两,烧酒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司'服)。每日钦酒一至二两。(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漆疮: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⑥治荨麻疹:鲜臭牡丹根二两。煎汁加鸡蛋三只,煮食,连服数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煎洗脚肿。煮乌鸡同食去头昏。亦治毒疮,消肿止痛。

  2.《草木便方》:清热,补气,健脾。治虚密骨蒸,气肿,黄疸,脚弱。

  3.《分类草药性》:健脾补气。治白浊,咳嗽。炖乌骨鸡服,大补中气。

  4.《天宝本草》:补肺肾两虚。治头晕。

  5.《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剂。治虚弱,浮肿,消服胀,治腹痛。又可通经,治妇女血崩。

  6.《四川中药志》:治脚气,虚咳。

  7.《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头晕目眩,高血压,风湿疼痛,疝气,脱肛,痔疮,痢疾,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带 白浊 崩漏 补肺 补气 补中 疮毒 除湿 带下 毒疮 毒蛇 毒蛇咬伤 风湿 风湿疼痛 风湿痛 妇女血崩 腹痛 腹胀 浮肿 高血压 高血压病 骨蒸 黄疸 活血 降血压 健脾 脚气 解毒消肿 咳嗽 痢疾 淋浊 淋浊带下 麻疹 目眩 平肝 强壮 漆疮 祛风 祛风除湿 疝气 蛇咬 蛇咬伤 食滞 疼痛 头昏 头晕 头晕目眩 脱肛 消肿 消肿解毒 消肿止痛 下血 行气 行气活血 血崩 虚咳 荨麻疹 痈疽 痈疽疮毒 痈疽肿毒 月经不调 痔疮 止痛 肿毒


臭牡丹根的功效 臭牡丹根的用途 臭牡丹根可以治疗 臭牡丹根的用法 臭牡丹根的用量 臭牡丹根主要治疗 臭牡丹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臭牡丹根的用法 臭牡丹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苍山黄堇

      【拼音名】Shēnɡ Shān Huánɡ Jǐn   【别名】马尾黄连   【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苍山黄堇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苍山
  • 蚕蜕

    “蚕蜕”在《中药大辞典》 “蚕蜕”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蚕蜕   【出处】《纲目》   【拼音名】Cán Tuì   【别名】蚕退、马鸣退(《嘉佑本草》),马明退(《儒门事亲》),蚕蜕皮(《本草蒙筌》),佛退(《眼科
  • 刺果卫矛

    “刺果卫矛”在《中药大辞典》 “刺果卫矛”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刺果卫矛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Cì Guǒ Wèi Máo   【别名】扣子花、岩风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
  • 长距鸟足兰

      【拼音名】Chánɡ Jù Niǎo Zú Lán   【别名】对对参   【来源】兰科长距鸟足兰Satyrium nepalensis D. Don,以块茎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西藏。   【性味】甘,平。   【
  • 蚕豆

    “蚕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蚕豆”在《中药大辞典》 “蚕豆”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豆   【拼音名】Cán Dòu   【来源】豆科蚕豆Vicia faba L.,以花、果实、豆荚、叶、梗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