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赤小豆花

赤小豆花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赤小豆花


赤小豆花

“赤小豆花”在《中药大辞典》

“赤小豆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赤小豆花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Chì Xiǎo Dòu Huā

  【别名】腐婢(《本经》)。

  【来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花。夏季采取。

  【性味】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止渴,醒酒,解毒。治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痔瘘下血,丹毒,疔疮。

  ①《本经》:"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

  ②《别录》:"止消渴。"

  ③《药性论》:"消酒毒,明目。散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又下水气,并治小儿丹毒热肿。"

  ④《纲目》:"治肠中积热,痔瘘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戌入散剂。外用:研末撒。

  【附方】①主痃疟,寒热邪气,泄痢,阴气不足,止渴及病酒头痛:小豆花于豉中煮,五味调和,作羹食之。(《食医心镜》)

  ②治疔肿:小豆花为末敷之。(《普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赤小豆花

  【出处】出自《药性论》。

  1.《名医别录》:腐婢,生汉中,即小豆花也。七月采,阴干。

  2.陶弘景:腐婢,花用异实,故其类不得同品,方家都不用之,今自可依其所主以为疗也,但未解何以有腐婢之名。《本经》不云是小豆花,后医显之尔,未知审是否。今海边有小树,状似栀子,茎条多曲,气作腐臭,土人呼为腐婢,用疗疟有效,亦酒渍皮疗心腹,恐此当是真。

  3.《唐本草》:腐婢,山南相承以为葛花。《本经》云小豆

  【拼音名】Chì Xiǎo Dòu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Rice Bean

  【别名】腐婢。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Dolichos umbellatus Thunb.;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2.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 [Dolichos angularis Willd.;Phaseolus (Willd.)W.F.Wigh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1.赤小豆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2.赤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cm。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南方各地普遍栽培。

  2.全国广为栽培。

  【性味】味辛;性微凉

  【归经】心;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行气利水;明目。主疔疮丹毒;饮酒过度;腹胀食少;水肿;肝热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神农本草经》: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

  2.《名医别录》:止消渴。

  3.《药性论》:消酒毒,明目。散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又下水气,并治小儿丹毒热肿。4.《本草纲目》:治肠中积热,痔痿下血。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丹毒 疔疮 腹胀 肝热目赤 寒热 解毒消肿 酒毒 痢疾 利水 明目 目赤 疟疾 食少 水肿 头痛 消渴 消肿 下水 下血 泄痢 醒酒 行气 痔瘘 止消渴


赤小豆花的功效 赤小豆花的用途 赤小豆花可以治疗 赤小豆花的用法 赤小豆花的用量 赤小豆花主要治疗 赤小豆花能够治疗的疾病 赤小豆花的用法 赤小豆花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穿耳菝葜

      【别名】大托叶菝葜、翅柄菝葜、九牛力、川太   【来源】百合科穿耳菝葜Smilax perfoliata Lour.,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云南。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强筋壮骨。治风湿腰痛   【用法用量】3~5钱。
  • 藏鮡胆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Cánɡ Zhào Dǎn   【英文名】Drymoglossum gallbladder   【别名】巴格里   【来源】药材基源:为鮡科动物藏鮡的胆囊。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ptosternon macu
  • 草本水杨梅

      【别名】追风七、老五叶、海棠菜   【来源】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草本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以全草或根入药。夏季采挖,切碎晒干。   【性味】辛、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肠炎,痢疾,小儿惊风,腰腿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白带;外
  • 长管蝙蝠草

      【别名】蝴蝶草、半边月   【来源】豆科蝙蝠草属植物长管蝙蝠草Christia constricta (Schindl.) T. Chen,以全株入药。   【性味】辛,凉。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跌打瘀肿,风湿骨痛,肺结核咳嗽,蛇虫咬伤,痈疮等
  • 豺皮

    “豺皮”在《中药大辞典》 “豺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豺皮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Chái Pí   【来源】为犬科动物豺的皮。   【原形态】豺(《诗经》),又名:豺狗(《埤雅》),红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