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长杆兰

长杆兰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长杆兰


长杆兰

“长杆兰”在《中药大辞典》

“长杆兰”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长杆兰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Chánɡ Gǎn Lán

  【别名】竹兰(《广州植物志》),石玉、胡连、草姜(《广西药植名录》),大叶寮刁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文哈海(傣名)。

  【来源】为兰科植物竹叶兰的全草或根茎。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碎晒干用。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1.5米。叶互生,阔线形,坚挺,长10~18厘米,宽2~3厘米,无叶柄,叶鞘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2.5~8厘米,不分枝;苞片小,凹陷;花白色或粉红色;萼长2.5厘米或过之;花瓣卵状矩圆形,唇瓣稍长,顶端阔3裂。蒴果长椭圆形,长5厘米,直径3厘米,成熟时开裂。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野生于湿润的草丛中或溪涧旁。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平。"

  【功能主治】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祛风湿,消炎,利尿。治风湿性腰腿庙,胃痛,尿路感染,脚气水肿,食物中毒。"

  ②《广西药植名录》:"止痛,散瘀,利水。治痧气,积热,浮肿,腹痛,疳积,黄疸,肺结核,精神病,风湿骨痛,刀伤出血,蛇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长杆兰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Chánɡ Gǎn Lán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Arundina

  【别名】大叶寮刁竹、草姜、山荸荠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竹叶兰的全草和根状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undina graminifolia(D.Don)Hochr.[Bletia graminifolia D.Don;Arundina chinensis B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竹叶兰,陆生植物,高30-100cm。根茎稍膨大,稍木质化。茎直立,圆柱形。叶互生,禾叶状,质坚韧;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20cm,宽8-15mm,先端渐尖,基部呈鞘状抱茎,近基部具关节;叶脉在两面均凸起。总状花序顶生,长2.5-10cm,具2-12朵花;花苞片鳞片状,长约5mm,凹陷,先端渐尖或急尖;花大,直径约5cm,粉红色;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5-3.2cm,宽约1cm,分离,先端渐尖或急尖,中萼片稍宽;花瓣卵状长圆形,长约3.5cm,宽1.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唇瓣长约4cm,先端3裂,中裂片较大,有缺刻,唇盘上具3-5条褶片,基部无距之;合蕊柱细长,稍弓弯,两侧有狭翅;花粉块8,粘成2群,有花粉块柄。蒺果长约4cm。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的山坡林缘草丛中或茅草山、河边杂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花和茎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谷甾醇(sitosterol)。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热淋;黄疸;水肿;脚气浮肿;疝气腹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1.《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祛风湿,消炎,利尿。治风湿性腰腿痛,胃痛,尿路感染,脚气水肿,食物中毒。

  2.《广西药植名录》:止痛,散瘀,利水。治痧气,积热,浮肿,腹痛,疳积,黄疸,肺结核,精神病,风湿骨痛,刀伤出血,蛇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痹痛 疮痈 疮痈肿毒 出血 刀伤 刀伤出血 跌打 跌打损伤 毒蛇 毒蛇咬伤 肺结核 风湿 风湿痹痛 风湿骨痛 腹痛 浮肿 疳积 黄疸 脚气 脚气浮肿 脚气水肿 利尿 利湿 利水 尿路感染 清热解毒 祛风 祛风利湿 祛风湿 热淋 散瘀 疝气 痧气 蛇伤 蛇咬 蛇咬伤 湿痹 食物中毒 水肿 胃痛 消炎 痈肿 止痛 肿毒

长杆兰


长杆兰的功效 长杆兰的用途 长杆兰可以治疗 长杆兰的用法 长杆兰的用量 长杆兰主要治疗 长杆兰能够治疗的疾病 长杆兰的用法 长杆兰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川桂

      【别名】官桂皮[四川]、桂皮   【来源】樟科樟属植物银叶樟(川桂皮)Cinnamomum argenteum Gamble 和三条筋树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以树皮入药。夏至前后采收。   【炮制】剥皮,切成30~60厘米的长块,若为老树
  • 长距兰

      【出处】《峨嵋药植》   【拼音名】Chánɡ Jù Lán   【别名】水麦冬、舌唇兰、骑马参、龙爪参(《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兰科植物舌唇兰的带根全草。夏季采集,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具数条肉质块根
  • 豉虫

    “豉虫”在《中药大辞典》 “豉虫”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豉虫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Chǐ Chónɡ   【别名】豉母虫(《补缺肘后方》)   【来源】为豉虫科昆虫豉虫的全虫。   【原形态】体
  • 刺李

    “刺李”在《中药大辞典》 “刺李”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刺李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Cì Lǐ   【别名】茶茹(藏名)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大刺茶蔗的果实。8~9月采将成熟果实,用白糖
  • 臭山羊

    “臭山羊”在《中药大辞典》 “臭山羊”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臭山羊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拼音名】Chòu Shān Yánɡ   【别名】臭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