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茶油粑

茶油粑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茶油粑


茶油粑

  【拼音名】Chá Yóu Bā

  【别名】枯饼、茶枯、茶麸、茶子饼、茶子麸、茶油麸。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种子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olelfera Abel[C. oleosa (Lour.)Rehd.]

  

  【原形态】油茶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m,稀达8m。树皮淡黄褐色,平滑不裂;小枝微被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7mm,有毛;叶片厚革质,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5-9cm,宽1.8-4.2cm,先端钝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或中脉有硬毛,下面中脉基部有毛或无毛,侧脉不明显。花两性,1-3朵生于枝顶或叶腋,直径3-5cm,无梗;萼片通常5,近圆形,外被绢毛;花瓣5-7,白色,分离,倒卵形至披针形,长2.5-4.5cm,先端常有凹缺,外面有毛;雄蕊多数,无毛,外轮花丝仅基部连合;子房上位,密被白色丝状绒毛,花柱先端三浅裂。蒴果近球形,直径3-5cm,果皮厚,木质,室背2-3裂。种子背圆腹扁,长至2.5cm。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月。

  【生境分布】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广泛栽培,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化学成份】从茶油饼中分得山柰酚-3-O-葡萄糖基(6→1)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yl(6→1)-O-α-L-rha-mnopyranoside],山柰酚-3-O-葡萄糖基[(2→1)葡萄糖基](6→1)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β-D-glucopgrancosyl-[(2→1)-O-β-D-glucopy-ranosy](6→1)-O-α-L-rhamnopyranoside]及蔗糖(sucmie)。

  【药理作用】油茶饼中所含油茶粗皂甙,在体外对玫瑰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375%、5%和5%。茶子饼的提取物结晶I在试管内1mg/ml时,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癣菌和堇色毛癣菌有杀菌作用。在含有血吸虫卵的狗粪中加入1%、5%和10%茶子饼粉,置30℃作用24h,粪便孵化转为阴性,或仅有极少数毛蚴,表明茶子饼有杀灭血吸虫卵的作用。其他作用参见"油茶子"条。

  【性味】辛;苦;涩;平;有小毒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主湿疹痛痒;虫积腹痛;跌打伤肿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涂。内服:煅存性,研末,3-6g。

  【注意】生品慎服,能催吐。《岭南草药志》:"内服必须煅存性,否则有剧烈催吐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虫积 虫积腹痛 跌打 跌打伤 跌打伤肿 腹痛 杀虫 湿疹 消肿 消肿止痛 燥湿 止痛


茶油粑的功效 茶油粑的用途 茶油粑可以治疗 茶油粑的用法 茶油粑的用量 茶油粑主要治疗 茶油粑能够治疗的疾病 茶油粑的用法 茶油粑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草地早熟禾

      【拼音名】Cǎo Dì Zǎo Shú Hé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草地早熟禾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a pratensi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控取根茎,去须根及泥土,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草地早熟禾 多年生草本,根茎匐伏。秆光滑,高
  • 齿叶橐吾

      【拼音名】Chǐ Yè Tuó Wú   【别名】大救驾、大齿橐吾   【来源】菊科齿叶橐吾Ligularia dentata (A. Gray) Hara,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山西、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贵州。   【性味】辛,微温。   【功能
  • 川木香

    “川木香”在《中国药典》 “川木香”在《中药大辞典》 “川木香”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川木香   【英文名】RADIX VLADIMIRIAE   【别名】木香、铁杆木香、槽子木香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
  • 川白苞芹

      【拼音名】Chuān Bái Bāo Qín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白苞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hosmyrnium japonicum Miq.var. sutchuensis de Boiss.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 刺糖

      【拼音名】Cì Tánɡ   【别名】刺蜜   【来源】豆科骆驼刺属植物骆驼刺Alhagi pseudoalhagi Desv.的分泌糖粒,其种子也入药。夏季将布或纸铺地下,用棍敲打,使糖粒落下即成;秋季采种子,晒干。   【性味】甘、酸,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