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扁豆衣

扁豆衣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扁豆衣


扁豆衣

“扁豆衣”在《中药大辞典》

“扁豆衣”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扁豆衣

  【出处】《安徽药材》

  【拼音名】Biǎn Dòu Yī

  【别名】扁豆皮(《本草便读》)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种皮。

  【性状】干燥种皮呈不规则卷缩片状,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黄白色,种阜半月形,类白色。质坚,易碎。气味皆弱。以色黄白、片大者为佳。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治痢疾,腹泻,脚气浮肿。

  ①《本草便读》:"达肌行水。"

  ②《安徽药材》:"补脾化湿,止泻痢。治食物中毒性上吐下泻,解酒精中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脚气足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扁豆衣

  【出处】出自《安徽药材》

  【拼音名】Biǎn Dòu Yī

  【英文名】Seed-coat of Hyacinth Dolichos

  【别名】扁豆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olichos lablab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种子,剥取种皮,晒干。

  【原形态】扁豆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m。茎常呈淡紫色或淡绿色,无毛或疏被柔毛。三出复叶;叶柄长4-14cm;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柄长1.5-3.5cm,两侧小叶柄较短,长2-3mm,均被白色柔毛;顶生小叶宽三角状卵形,长5-10cm,宽约与长相等,先端尖,基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线,两面均被短柔毛,沿叶脉处较多,基出3主脉,侧卧羽状;侧生小叶斜卵形,两边不均等。总状花序腋生,长15-25cm,直立,花序轴较粗壮;2-4花或多花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小苞片舌状,2枚,早落;花萼宽钟状,先端5齿,上部2齿几乎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边缘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长约2cm,旗瓣广椭圆形,先端向内微凹,翼瓣斜椭圆形,近基部处一侧有耳状突起,龙骨瓣舟状,弯曲几成直角;雄蕊10,1枚单生,其余9枚的花丝部分连合成管状,将雌蕊包被;子房线形,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先端有白色髯毛,柱头头状。荚果镰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长5-8cm,宽1-3cm,先端较宽,顶上具一向下弯曲的喙,边缘粗糙。种子2-5颗,扁椭圆形,白色、红褐色或近黑色,长8-13mm,宽6-9mm,厚4-7mm,种脐与种脊长而隆起,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花期6-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本品呈囊壳状、凹陷或卷缩成不规则瓢片状,长约1cm,厚不超过1mm,表面光滑,乳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种阜,完整的种阜半月形,类白色。质硬韧,体轻。气微,味淡。以囊壳完整、色黄白、不带种仁者为佳。

  【性味】甘苦;温

  【归经】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暑化湿,健脾和胃。主暑湿内蕴,呕吐泄泻,胸闷纳呆,脚气浮肿,妇女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1.《本草便读》:达肌行水。

  2.《安徽药材》:补脾化湿,止泻痢。治食物中毒性上吐下泻,解酒精中毒。

  3.《江苏植药志》:治脚气足肿。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补脾 带下 腹泻 浮肿 和胃 化湿 健脾 健脾和胃 脚气 脚气浮肿 解酒 痢疾 呕吐 呕吐泄泻 食物中毒 消暑 泻痢 泄泻 行水 胸闷 止泻 止泻痢


扁豆衣的功效 扁豆衣的用途 扁豆衣可以治疗 扁豆衣的用法 扁豆衣的用量 扁豆衣主要治疗 扁豆衣能够治疗的疾病 扁豆衣的用法 扁豆衣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百步还阳丹

    “百步还阳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百步还阳丹”在《中药大辞典》 “百步还阳丹”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步还阳丹   【拼音名】Bǎi Bù Hái Yánɡ Dān   【别名】鸟巢兰  
  • 变蛋

      【出处】《医林纂要》   【拼音名】Pí Dàn   【别名】皮蛋(《随息居饮食谱》),彩蛋、松花蛋(江苏)。   【来源】为鸭蛋用石灰、草灰、盐等腌制而成。   【性味】《医林篆要》:"味辛涩甘咸,寒。"   【功能主治】
  • 白花坚荚树

      【出处】《救荒本草》载有坚荚树,云:"生辉县太行山谷中,其树枝干坚劲,可以作棒。皮色乌黑,对分枝叉。叶亦对生,叶似拐枣叶而大,微薄,其色淡绿;又似土栾叶,极大而光泽。开黄花,结小红子。其叶味苦,采嫩叶煠熟,水浸去苦味,淘净,油盐调食。"美国植物分类专家 A.Henry于1888年首先将其考定为
  • 辫子草根

    “辫子草根”在《中药大辞典》 “辫子草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辫子草根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Biàn Zi Cǎo Gēn   【来源】为豆科植物小叶三点金的根。夏、秋采收。   【性味】江西《草
  • 白毛蛇

    “白毛蛇”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毛蛇”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蛇   【拼音名】Bái Máo Shé   【别名】石祈蛇、上树蛇、白毛伸筋、石蚕、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老鼠尾   【来源】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