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杯苋

杯苋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杯苋


杯苋

“杯苋”在《中药大辞典》

“杯苋”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杯苋

  【出处】《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Bēi Xiàn

  【别名】蛇见怕(《海南植物志》),镜而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木,高可达50厘米。茎常有四陵,被柔毛,基部常匍匐。叶对生,椭圆形或倒卵状菱形,长2~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两面被伏贴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束疏生,总苞1枚着生于花束基部,卵形;花小,无花梗;小苞片2枚,阔卵形;萼片5,长卵形,长2~2.5毫米,具脉纹3条,外面密被长柔毛;雄蕊5枚,基部合生;不育雄蕊短舌状,先端钝或两浅裂;不育花的花萼及苞片变态为钩状芒刺。胞果不开裂。花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河边或山谷荫蔽处。分布华南各地。

  【性味】《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涩,微凉。"

  【功能主治】①《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②《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拔弹,除诸毒。治各种蛇咬伤,肝脾肿大,子弹入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杯苋

  【出处】出自《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Bēi Xiàn

  【别名】蛇见怕、镜面草、蛇惊慌、细叶蛇总管、拔子弹草、小马鞭草、细样倒扣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杯苋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thula prostrata(L.) Bl.[Achyranthesprostrat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植株生长盛期采收,除去泥土,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细长。茎上升或直立,钝四棱形,具分枝,有灰色长柔毛,节部带红色,加租,基部数节生不定根。叶对生;叶柄长1-7mm,有长柔毛;叶片菱状倒卵形或菱状长圆形,长1.5-6cm,宽6-30mm,先端圆钝,微凸,中部以下骤然变细,基部圆形,上面绿色,幼时带红色,下面苍白色,两面有长柔毛,具缘毛。总状花序由多数花丛而成,顶生和最上部叶腋生,直立,长4-35cm;总梗延伸,不分枝,密生灰色柔毛;花丛具长约1mm的花梗,在花序下部的花丛间距离较远,愈向上距离愈近,初直立,后开展,最后反折,下部花丛由2-3朵两性花及数朵不育花而成,愈向花序上部,花丛内的不育花数目愈减少,最上部花丛仅有1朵两性花,而无不育花,果实成熟时,整个花丛脱落;苞片长1-2mm,先端长渐尖,授粉后反折;两性花白花被片卵状长圆形,长2-3mm,淡绿色,先端渐尖,具凸尖外面有白色长柔毛,内面无毛,具3-5脉;雄蕊花丝长3-4mm,基部连合部分仅长1mm;退化雄蕊长方形,长0.5mm,先端截形,具2浅裂或凹缺。胞果球形,直径约0.5mm,无毛,带绿色;不育花的花被片及苞片黄色,长约1.5mm,花后稍延长,先端钩状,基部有长柔毛。种子卵状长圆形,极小,褐色,光亮。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或小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台湾、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长短不等,常有4棱,有少量分枝;表面有柔毛。单叶对生,具柄或近无柄;完整叶片椭圆形或菱状矩圆形,长1.5-5cm,先端钝或短尖,常从中部以下渐窄,全缘,两面有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梗及小花梗纤细;小花淡绿色,干后枯绿色。

  【化学成份】全草中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1]。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痈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O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海南植物志》:治痢疾,止咳。

  2.《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拔弹,除诸毒。治各种蛇咬伤,肝脾肿大,子弹入肉。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肿 跌打 跌打瘀肿 毒蛇 毒蛇咬伤 肝脾肿大 活血 活血散瘀 解毒 痢疾 清热 清热解毒 散瘀 蛇咬 蛇咬伤 消肿 痈疮 痈疮肿毒 止咳 止痛 肿毒


杯苋的功效 杯苋的用途 杯苋可以治疗 杯苋的用法 杯苋的用量 杯苋主要治疗 杯苋能够治疗的疾病 杯苋的用法 杯苋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半枫荷

      【拼音名】Bàn Fēnɡ Hé   【别名】翻白叶树、红半枫荷、大叶半枫荷、白背枫、阴阳叶、铁巴掌、半梧桐、番张麻、米纸   【来源】为梧桐科翅子树属植物异叶翅子木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以根或茎枝入药。全年可采,分别
  • 八仙草

    “八仙草”在《中药大辞典》 “八仙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八仙草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Bā Xiān Cǎo   【别名】猪殃殃(《野菜谱》),小锯藤、锯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
  • 白山蓼

      【拼音名】Bái Shān Li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白山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xmanni Lepec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晾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成"之"字状,由基部强烈地开展分枝,稀少分枝,
  • 壁虎

    “壁虎”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壁虎”在《中药大辞典》 “壁虎”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壁虎   【拼音名】Bì Hǔ   【别名】守宫、爬壁虎、爬墙虎、蝎虎、天龙   【来源】守宫科动物无疣壁虎Gekko sub
  • 白豆蔻壳

      【出处】《药性切用》   【拼音名】Bái Dòu Kòu Ké   【别名】豆蔻壳(《饮片新参》),白蔻衣(江苏)。   【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果壳。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豆蔻"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