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白苏梗

白苏梗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苏梗


白苏梗

“白苏梗”在《中药大辞典》

“白苏梗”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苏梗

  【出处】《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拼音名】Bái Sū Gěnɡ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

  【生境分布】产江苏、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干燥的茎,叶片大多脱落,常带有果穗。茎圆角四方形,四边有槽,表面黄绿色,易折断;断面木质部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皱缩、卷曲或破碎不整,黑绿色,背面较淡,两面均具白色毛。气香,味微苦辛。以茎老、干燥、无根叶杂质、气味芳香者为佳。

  【性味】《滇南本草》:"味辛,性温,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顺气,消食,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①《滇南本草》:"补中益气。"

  ②《安徽药材》:"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安胎。"

  ③《四川中药志》:"下气宽胸,行里化痰,消食。治胸闷,噎膈反胃及心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备注】本品在江苏、四川等地与紫苏梗同等使用,并通称为苏梗。参见"紫苏梗"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苏梗

  【出处】出自《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拼音名】Bái Sū Gěnɡ

  【英文名】Stem of Common Perilla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on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老茎,除去果实及枝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0.5-2m。茎直立,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地柄长3-5cm,背腹扁平,密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上面被疏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cm,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梗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实增大,萼桅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皮针形;花冠通常白色,冠筒短,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药2室;花柱先端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性状】性状鉴别 干燥的茎,叶片大多脱落,常带有果穗。茎圆角四方形,四边有槽,表面黄绿色,易折断;断面木质部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皱缩、卷曲或破碎不整,黑绿色,背面较淡,两面均具白色毛。气香,味微苦辛。

  以茎老、干燥、无根叶杂质、气味芳香者为佳。

  【药理作用】白苏梗注射液分别以0.1g(生药)/只、0.2g(生药)/只、0.4g(生药)/只0.6(生药)/只给小鼠腹腔注射,连续4d,能激发动物子宫内膜碳酸酐酶活性增长,而且随所给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孕酮作用相似[1]。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顺气消食;止痛;安胎。主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感冒;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补中益气。

  2.《安徽药材》: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安胎。

  3.《四川中药志》:下气宽胸,行里化痰,消食。治胸闷,噎膈反胃及心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安胎 补中 补中益气 反胃 腹痛 腹胀 感冒 化痰 宽胸 宽中 食滞 顺气 胎动不安 疼痛 脘腹疼痛 脘腹胀痛 消食 消痰 下气 心腹痛 行气 行气宽中 胸闷 噎膈 噎膈反胃 益气 止痛


白苏梗的功效 白苏梗的用途 白苏梗可以治疗 白苏梗的用法 白苏梗的用量 白苏梗主要治疗 白苏梗能够治疗的疾病 白苏梗的用法 白苏梗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芭蕉子

    “芭蕉子”在《中药大辞典》 “芭蕉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芭蕉子   【出处】《食疗本草》   【拼音名】Bā Jiāo Zǐ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种子。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
  • 白毛蛇

    “白毛蛇”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毛蛇”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蛇   【拼音名】Bái Máo Shé   【别名】石祈蛇、上树蛇、白毛伸筋、石蚕、毛石蚕、岩蚕、白毛岩蚕、老鼠尾   【来源】为骨
  • 百合花

    “百合花”在《中药大辞典》 “百合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百合花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Bǎi Hé Huā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等的花蕾。   【化学成份】参见"百合"条
  • 白花灰毛槐树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Bái Huā Huī Máo Huái Shù   【别名】山豆根   【来源】为豆种植物白花灰毛槐树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高50~150厘米,黄绿色;嫩枝被有平贴的柔毛。单数
  • 白背枫

      【别名】驳骨丹、独叶埔姜、白鱼号、白花洋泡   【来源】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狭叶醉鱼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的全株。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行气活血。用于妇女产后头风痛、胃寒作痛,风湿关节痛,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