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白沙糖

白沙糖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沙糖


白沙糖

“白沙糖”在《中药大辞典》

“白沙糖”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沙糖

  【出处】《纲目》

  【拼音名】Bái Shā Tánɡ

  【别名】石蜜(《唐本草》),白糖(《子母秘录》),糖霜(《日用本草》),白霜糖(《本草备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

  【性味】甘,平。

  ①《唐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归经】《本草衍义补遗》:"入脾。"

  【功能主治】润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

  ①《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②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③《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用法用量】内服:白汤或药汁冲化,3~5钱。外用:调敷。

  【注意】有痰湿者不宜服。

  ①《纲目》:"久食则助热,损齿。"

  ②《本草从新》:"中满者勿服。"

  【附方】①润肺气,助五脏精:石蜜和枣肉、巨胜末丸,每食后含一、两丸。(孟诜)

  ②治腹紧(一作’腹中紧张’):白糖,以酒二升煮服。(《子母秘录》)

  ③治中虚脘痛,食鱼蟹不舒,啖蒜韭口臭:糖霜点浓汤饮。(《随息居饮食谱》)

  ④解盐卤毒:糖霜多食。(《随息居饮食谱》)

  ⑤治汤火伤:白糖一两,梅片一钱。用砂锅将白糖炒黑,成块为度,加冰片研细末,用香油调涂伤处。(《河北中医药集锦》白糖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沙糖

  【出处】出自1.《纲目》:石蜜,即白沙糖也。凝结作饼块如石者为石蜜,轻白如霜者为糖霜,坚白如冰者为冰糖,皆一物而有精粗之异也。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狮象之形者为飨糖,《后汉书》注所谓猊糖是也;以石蜜和诸果仁及橙橘皮、缩砂、薄荷之类作成饼块者为糖缠;以石蜜和牛乳、酥酪作成饼块者为乳糖;皆一物数变也。《唐本草》明言石蜜煎,沙糖为之,而诸注皆以乳糖即为石蜜,殊欠分明。按王灼《糖霜谱》云,古者惟饮蔗浆,其后煎为蔗

  【拼音名】Bái Shā Tánɡ

  【英文名】White sugar

  【别名】石蜜、白糖、糖霜、白霜糖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中液汁,经精制而成的乳白色结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ccharum sinensis Roxb.

  

  【原形态】甘蔗,多年生草本。秆高约3m,粗2-5cm,绿色或棕红色,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叶鞘长于节间,无毛,仅鞘口有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2mm;叶片扁平,两面无毛,具白色肥厚的主肪,长40-80cm,宽约20mm。花序大型,长达60cm,主轴具白色丝状毛;穗轴节间长7-12mm,边缘疏生长纤毛;无柄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有长于小穗2-3倍的丝状毛;颖的上部膜质,边缘有小毛,第1颖先端稍钝,具2脊,4脉,第2颖舟形,具3脉,先端锐尖;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有1脉,先端尖,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长约3mm,第2内稃披针形,长约2mm。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小穗柄长3-4mm,无毛,先端稍膨大。花、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

  资源分布: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

  【性味】甘;平

  【归经】脾;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生津润燥。主中虚腹痛;口干燥渴;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入汤和化,10-15g。外用:适量,调敷。

  【注意】湿重中满者慎服。小儿勿多食。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石蜜,其味甘,其气寒,其用在脾,故主心腹热胀。甘寒能除热生津液,故止口干渴及咳嗽生痰也。多食亦能害脾,以其味大甘耳。

  2.《唐本草》:主心腹热胀,口干渴。

  3.孟诜:治目中热膜,明目。

  4.《纲目》: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饮食须知》:白沙糖
  • 《本草撮要》:白沙糖
  • 《药性切用》:白沙糖
  • 《本草从新》:白沙糖

相关中药

  • 薄叶卷柏

    “薄叶卷柏”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薄叶卷柏”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薄叶卷柏   【别名】地柏、岩卷柏、地柏桠   【来源】蕨类卷柏科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以全草入药。
  • 蝙蝠葛叶

      【拼音名】Biān Fú Gě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蝙蝠葛 多年生缠
  • 白三七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Bái Sān Qī   【别名】打不死、还阳参、三面七、接骨丹、三步接骨丹、三匹七。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全草。夏季采收全草,晒干用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体无毛。根茎肉质,褐色。茎直立而长,分
  • 斑鸠木

    “斑鸠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斑鸠木”在《中药大辞典》 “斑鸠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鸠木   【拼音名】Bān Jiū Mù   【别名】斑鸠菊、白花毛桃   【来源】菊科斑鸠菊属植物茄叶斑鸠菊Vern
  • 白颖苔草

      【拼音名】Bái Yǐnɡ Tái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白颖苔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rigescens(Franch.)V.Krecz.[C.stenophylla Wahlb.var.rigescens Franch.]   采收和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