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白背叶根

白背叶根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背叶根


白背叶根

“白背叶根”在《中药大辞典》

“白背叶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背叶根

  【出处】《岭南草药志》

  【拼音名】Bái Bèi Yè Gēn

  【别名】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为大戟种植物白楸的根。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背叶"条。

  【化学成份】含酚类、氨基酸、鞣质、糖类。

  【性味】《岭南草药志》:"味微涩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固脱,消瘀。治肠炎,脱肛,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

  ①《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

  ②《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浸汁滴耳。

  【附方】①治淋浊:白背叶根五钱,茯神四钱,茯苓三钱。煎水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②治子宫下垂:白背叶根十二两,米醋二斤,煎至半斤,夜间置于露天打露一宵,翌晨一次顿服,连服三剂,并卧床休息一星期,愈后炖黄头龟连服数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眼雾,赤眼红热,怕光流泪:鲜野桐根一至二两(洗净,切碎),猪肝二至四两。水适量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双单喉蛾:白背叶根,蜂糖浸透,去渣,取汁液内服。(《岭南草药志》)

  ⑤治中耳流脓:白背叶根研末,酒适量,浸出浓液滴耳内,并外搽。(《岭南草药志》)

  ⑥治腰骨闪伤:鲜野桐根一两,洗净切碎,水、酒各半和猪赤肉二至四两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⑦治慢性肝炎,脾脏肿大,肠炎腹胃,脱肛,子宫下垂:白背叶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⑧治白带,淋浊、疝气,产后风瘫:白背叶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⑨治瘰疬:白背叶干根二两,猪瘦肉适量,水煎轧(《福建中草药》)

  ⑩治疯狗咬伤:白背叶鲜根二至三两,水煎服。从被咬日起,每日一剂,连服七日,以后每隔七日服一剂。如病发则连服数剂。(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肝炎:本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祛瘀之效。治疗慢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和缩小肝脾有一定作用。一般用量为0.5~1两,伴有水肿者用2~3两,每日煎服1剂。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背叶根

  【出处】出自《岭南草药志》

  【拼音名】Bái Bèi Yè Gēn

  【英文名】Whitebackleaf Mallotus Root, Root of Whitebackleaf Mallotus

  【别名】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lotus apelta (Lour.)Muell.Arg.[Ricinus apelta Lou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白背叶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8cm,密被白色星状毛;叶阔卵形,长4.5-23cm,宽3.5-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掌状脉3条。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被黄褐色绒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长,外面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镊合状排列;无花瓣;花盘无腺体;雄蕊多数,花丝分离,花药2室;雌穗状花序不分枝,顶生或侧生,略比雄花序短,约15cm,果时圆柱状;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形,长3-4mm,外被星状绒毛;无花瓣;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连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状毛。果序圆柱形,长2.5-15cm以上,直径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状软刺和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绒毛,软刺长2-6mm,种子近球形,黑色,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熊果酸乙酸酯(ursolic acid acetate),古柯二醇-3-乙酸酯(erythrodiol-3-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2β,29-二羟基羽扇烷(2β,29-dihydroxylupane),白背叶氰碱(malloapeltine),白背叶脑甙(mallocerebroside),白背叶酰胺(mal-loceramide),4,5,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4,5,4’-trimethyl-ellagicacid),白背叶素(malloapeltin),胡萝卜甙(daucosterol)。果实含脂肪油36.5%。其脂肪酸组成:棕榈酸(palmiticacid)3.3%,硬脂酸(stearic acid)2.1%,油酸(oleic acid)13.8%,亚油酸(linoleic acid)10.7%,a-粗糠柴酸70.1%。

  【药理作用】抑制钉螺活动:0.5%-1%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中一天,死亡率分别为40%-66%和34%。

  【性味】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收涩;消瘀。主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浸酒搽;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

  2.《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带 肠炎 赤眼 带下 刀伤 跌打 跌打扭伤 风湿 肝脾肿大 肝炎 固脱 喉蛾 淋浊 利湿 扭伤 清热 祛风 祛风湿 祛湿 疝气 收涩 脱肛 消瘀 治肠炎 子宫下垂


白背叶根的功效 白背叶根的用途 白背叶根可以治疗 白背叶根的用法 白背叶根的用量 白背叶根主要治疗 白背叶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白背叶根的用法 白背叶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半枫荷根

    “半枫荷根”在《中药大辞典》 “半枫荷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半枫荷根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Bàn Fēnɡ Hé Gēn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 八角香

    “八角香”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八角香”在《中药大辞典》 “八角香”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八角香   【拼音名】Bā Jiǎo Xiānɡ   【别名】蜘蛛草、白花蟹甲草   【来源】菊科蟹甲草属植物兔耳风花蟹甲草Cac
  • 斑地锦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Bān Dì Jǐn   【别名】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斑地锦的全草。6~9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白色乳汁。根纤细;分枝较密,枝柔细,带
  • 拔毒草

      【拼音名】Bá Dú Cǎo   【别名】筋骨草、散血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   采收和储藏:2-3月花开时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 扁蒲扇

      【拼音名】Biǎn Pú Shàn   【别名】歧花鸢尾、扇扇草、白射干、白花射干、野鸢尾   【来源】鸢尾科扁蒲扇Iris dichotoma Pall.,以全草及根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华东、华北、西北。   【性味】苦,寒。有小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