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艾叶

艾叶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艾叶


艾叶

“艾叶”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艾叶”在《中药大辞典》

“艾叶”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艾叶

  【拼音名】ài Yè

  【英文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别名】艾、艾蒿、家艾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鉴别】本品粉末绿褐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字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腺毛表面观鞋底形,由 4、6 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炮制】醋艾炭(艾叶炭):取净艾叶,在锅内炒至大部分成焦黑色,喷米醋,拌匀后取出稍筛;也可喷洒清水扑灭火星,取出晾干,防止复燃。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备注】(1)本品捣烂如绒,制成艾卷、艾柱,可做灸法之用。

  (2)口服大量艾叶制剂后,约半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喉干口渴,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继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乃至痉挛(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引起),痉挛发作后全身肌肉弛缓,缺乏张力,甚至瘫痪。由于神经反射及血管本身受损,可招致子宫充血、出血,孕妇甚至流产。亦可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而致中毒性黄疸和肝炎。由于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痊愈后亦常有健忘,幻觉等后遗症。慢性中毒者则有感觉过敏、共济失调、幻想、神经炎、癫痫样痉挛等症状出现。

  (3)如遇口服中毒者,首先清洗胃肠道,用骨炭粉吸收,并置病人于安静及光线较暗之房内,避免外来刺激,给予镇静剂,保护肝脏机能,以及其他一般内科常规对症治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艾叶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ài Yè

  【别名】艾(《诗经》),又名: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春、夏二季,花未开、叶茂盛时采摘,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长圆形。花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亦有栽培者。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性状】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灰绿色,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微苦辛。以下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Ⅰ,8-桉叶精、α-侧柏酮(α-thujo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transcarveol)、Ⅰ-α-松油醇(Ⅰ-α-terpineol)。

  【炮制】艾叶:拣去杂质,去梗,筛去灰屑。艾绒:取晒干净艾叶碾碎成绒,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艾炭: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用醋喷洒,拌匀后过铁丝筛,未透者重炒,取出,晾凉,防止复燃,三日后贮存。(每艾叶100斤,用醋15斤)

  ①《本草衍义》:"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入服食药。"

  ②《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拣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入妇人丸散,须以熟艾,用醋煮干捣成饼子,烘干再捣为末用,或以糯糊和作饼,及酒炒者皆不佳。洪氏《容斋随笔》云,艾难著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时可作细末,亦一异也。"

  【性味】苦辛,温。

  ①《别录》:"味苦,微温,无毒。"

  ②《唐本草》:"生寒,熟热。"

  ③《纲目》:"苦而辛,生温,熟热。"

  【归经】入脾、肝、肾经。

  ①《纲目》:"入足太阴、蹶阴、少阴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能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①《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③《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带脉为病,腹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⑾《本草正》:"辟风寒涅,瘴疟。"

  ⑿《本草再新》:"调经开郁,理气行血。治产后惊风,小儿脐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或捣汁。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注意】阴虚血热者慎用。

  ①《纲目》:"苦酒、香附为之使。"

  ②《本草备要》:"血热为病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为禁。"

  【附方】①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②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③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二钱,辣蓼二钱,车前一两六钱。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④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⑤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⑥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⑦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⑧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⑨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养生必用方》)

  ⑩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一两,蒲黄、蒲公英各五钱。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六两,白肃、苍术各三两(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二两,砂仁一两。共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⑿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⒀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杨诚经验方》)

  ⒁治盗汗不止: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水一钟,煎八分,临卧温服。(《纲目》)

  ⒂治痈疽不合,疮口冷滞:以北艾煎汤洗后,白胶熏之。(《仁斋直指方》)

  ⒃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二两,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许国桢《御药院方》)

  ⒃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肝炎

  取艾叶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0.5克,每日肌注4毫升,总疗程1~2个月。治疗期间同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123例,其中迁延性肝炎39例,近期治愈2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慢性肝炎46例,近期治愈21例,显效19例,好转6例;肝硬化15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

  ②治疗肺结核喘息症

  用10%艾叶液每次30毫升,日服3次,食前半小时服用。临床观察37例,均同时内服异烟肼,3例并发肺原性心脏病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加用毒毛旋花子甙治疗,一般服艾叶液1~1.5月。31例经过上述治疗,气短及咳嗽减轻,喘鸣消失,痰量显著减少,肺部干、湿性罗音减少或消失;其余6例疗效较差或无效。经验证明,以对肺部无严重纤维增生或肺气种存在者效果较佳。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艾1斤或鲜艾2斤,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得滤液3000毫升,加适量调味剂及防腐剂。日服3次,每次30~60毫升。或制成注射剂,每日2次,每次肌注2~4毫升。治疗154例,近期控制6例,显效21例,好转81例,无效46例。或用蒸馏法提取艾叶油,制成胶丸或糖衣片服用,每日量0.1~0.3毫升,分3~4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138例,一个疗程总有效率81.88%,近期控制加显效者占46.37%。还有每日用艾叶2两(干品),红糖5钱,加水煎成100毫升,分3~4次服,1周为一疗程。治疗484例,有效率76.1%。

  ④治疗急性菌痢

  用20%艾叶煎剂,日服4次,每次40毫升,观察21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5.5天。治疗过程中同时补充维生素乙、丙,个别病例给予输液。

  ⑤治疗间日疟

  取干艾叶0.5~1两,切碎,用文火煎2小时左右,过滤,加糖,于发作前2小时顿服,连服2天。经治疗53例,控制症状的有效率在89%上下,血内疟原虫阴转率为56.2%.药液须现制现用,每日用1两的疗效较好。

  ⑥治疗钩蚴皮炎

  在局部钩蚴感染24小时内,取直径1.5厘米的艾绒卷,熏烫钩蚴感染部。对于皮疹多而范围广的皮炎,将患部皮肤分区逐一熏烫5分钟。治疗106例,痒感消失者77例,仍有痒感者28例,奇痒者1例。患者一般于晚间艾熏后,即痒止入睡,次晨痒感消失。对照组60例未加治疗,痒感持续时间短则3~4天,长则5~6天,少数皮炎进展为红肿、水泡戒因抓破而溃烂。治疗组呼吸道症状(气急、咳嗽)的出现率为1.88%,对照组为14%。

  ⑦治疗妇女白带

  取艾叶5%煎汤去渣,鸡蛋2个放入汤内煮后吃蛋喝汤,连服5天。

  ⑧治疗寻常疣

  采鲜艾叶擦拭局部,每日数次,至疣自行脱落为止。治疗12例,最短3天、最长10天即行脱落。

  【备注】本植物的果实(艾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同属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高45~100厘米。中部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花期9~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其叶亦可作艾叶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艾叶

  【出处】出自1.《本草经集注》。

  2.《名医别录》:艾叶,生田野。三月采,暴干作煎,勿令见风。

  3.《本草图经》:艾叶,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百病尤胜。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用。

  4.《纲目》:艾叶,《本草》不着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

  【拼音名】ài Yè

  【英文名】Argy Wormwood Leaf, Ai Ye, Aiye, Argyi Leaf, Chinese mugwort leaf,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Artemesia,ARTEMISIA ARGYI,Artemisia leaf,Artemisiae Argyi Folium,Chinese mugwort leaf,dried leaf of artemisi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艾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A. argyi Levl. Et Vant. Var .incana Pamp.]

  采收和储藏:培育当年9月,第2年6月花未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摘取叶片嫩梢,晒干。

  【原形态】艾 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全株密被白色茸毛,中部以上或仅上部有开展及斜升的花序枝。叶互生,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长6-9cm,宽4-8cm,基部急狭或渐狭成短或稍长的柄,或稍扩大而成托叶状;叶片羽状或浅裂,侧裂片约2对,常楔形,中裂片又常三,裂片边缘有齿,上面被蛛丝状毛,有白色密或疏腺点,下面被白色或灰色密茸毛;上部叶渐小,三裂或不分裂,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总状,长约3mm,直径2-3mm,花后下倾;总苞片形;总苞片4-5层,边缘膜质,背面被绵毛;花带红色,多数,外层雌性,内层两性。瘦果常几达1mm,无毛。花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株丛,分株栽种,按行株距33cm×33cm开穴,每穴栽3-4株,填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可结合收获后进行,一般在5、7、9月,施肥以人畜粪肥为主。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种。

  【性状】性状鉴别 叶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溶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工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质柔软、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绿褐色。①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字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壁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②腺毛表面观呈鞋底形,由4或6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③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化学成份】1.艾叶含挥发油0.45%-1.00%,从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methylbutanol),2-已烯醛(2-hexenal),顺式-3-已烯-1-醇(cis-3-hexene-1-ol),三环烯(TCMLIBicyclene),α-侧柏烯(α-thujene),α-蒎烯(α-pinene),樟烯(camphene),香桧烯(sabinene),β-蒎烯(β-pinene),1-辛烯-3-醇(1-octen-3-ol),2,4(8)-对-孟二烯[2,4(8)-pinthadi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1,8-桉叶互(1,8-cineole),γ-松油烯(γ-terpinene),蒿属醇(artemisia alcohol),α松油烯(α-terpinene),二甲基苏合香烯(dimethylstyrene),樟脑(camphor),龙脑(borneol),异龙脑(dioborneol),4-松油烯醇(terpinen-4-ol),对-聚伞花-α-醇(p-cymen-α-ol),α-松油醇(α-ter-pineol),顺式辣薄荷醇(cis-pieritol),马革命草烯酮(verbenone),桃金娘醇(myrtenol),反式瓿薄荷醇(TCMLIBans-piperitol),反式午苇醇(TCMLIBans-carveol),顺式-香苇醇(cis-carveol),乙酸-顺式-3-已烯醇酯(cis-3-hexenyl acetet),对-异丙基苯甲醛(p-isopropyl-benzaldehyde),葛缕酮(carvone),香苇烯酮(carvenone),紫苏醛(perillaldehyd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紫苏醇(perilla-al-cohol),香荆芥酚(carvacrol),丁香油酚(eugenol),(王古)(王巴)烯(copaene),β-波旁烯(β-borbonene),β-槛香烯(β-elem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反式-丁香烯(TCMLIBans-caryophyllene),β-金合欢烯(cis-β-farnesene),葎草烯(humulene),β-橄榄烯(β-maaliene),反式-β-金合欢烯(TCMLIBans-β-farnescene),β-芹子烯(β-selinene),γ-衣兰油烯(γ-muurolene),γ-榄香烯(γ-elemene),α-衣兰油烯(α-muurolene),丙酸橙花醇酯(neryl propionate),ξ-荜澄茄烯(ξ-cadinene),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oxide),嗽叭醇(ledol),十五烷醛(pentadecanal),六氢金合欢烯基丙酮(hexehydroarnesylaceton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phthalate),棕样酸(palmitic acid)等60种成分[1],另据报道,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蒿叶的挥发油中,复写出34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棕檬烯(limonene),香桧烯,α-及β-蒎烯,乙酸龙脑酯,顺式-β-金合欢烯,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1,8-桉叶素,α-松油烯,异戊基环已烯(isopentylcy-clohexene),龙脑,4-松油烯醇,顺式-辣薄荷醇(cis-piperitol),香茅醇(ciTCMLIBonellol),α-金合欢烯-4-醇-4-醇(oct-7-en-4-ol),甲基异丙基苯(methylisopropyl benzene),1,8-桉叶素,水合樟烯(camphene hydrate),1,4-桉叶素(1,4-cineole),樟脑,龙脑,4-松油烯醇,α-松油醇,反式-香苇醇,葛缕酮,紫苏醛,乙酸龙脑酯,丁香油酚,α-金合欢烯,嗽叭醇,2-N-丙基1,3-二氧戊环(2-N-propyl-1,3-dioxolane),α-水芹烯,芳樟酸,2-四氢吡喃甲醇(2-hydroxy methyl teTCMLIBahydropyran),优葛缕酮(eucarvone),顺式豆薄荷醇,蒿属酮(artemisia ketone),辣薄荷酮(piperitone),异

治疗疾病: 安胎 崩漏 崩中 便血 不孕 赤白痢 除湿 出血 带下 腹痛 腹胀 宫冷不孕 霍乱 霍乱转筋 疥癣 金疮 惊风 久痢 冷痢 理气 衄血 皮肤瘙痒 祛湿 散寒 散寒止痛 瘙痒 杀蛔虫 生肌 湿疹 胎动不安 调经 痛经 吐衄 吐血 温胃 温中 下痢 下血 泄泻 心腹冷痛 行血 心痛 血痢 痈疡 月经不调 胀满 痔疮 止霍乱 止痛 止血 止痒

艾叶


艾叶的功效 艾叶的用途 艾叶可以治疗 艾叶的用法 艾叶的用量 艾叶主要治疗 艾叶能够治疗的疾病 艾叶的用法 艾叶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矮醋栗

      【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拼音名】ǎi Cù Lì   【英文名】swamp Currant   【别名】黄果矮茶藨。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矮茶蔍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ibes humile Jancz.   【原
  • 矮杨梅皮

      【拼音名】ǎi Yánɡ Méi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根皮、茎皮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nana Cheva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剥取根皮和茎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0.5-2m。小枝较粗壮,
  • 矮叶书带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拼音名】ǎi Yè Shū Dài Jué   【英文名】Low Grass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书带蕨科植物矮叶书带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taria modesta Hand.-Mazz.[V.
  • 矮脚南

      【拼音名】ǎi Jiǎo Nán   【别名】矮叶南、矮子南、小白花草、矮陀陀。   【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单叶地黄连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nronia unifoliolata Oliv.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
  • 庵 (艹闾)子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ān ( Cǎo Lǘ ) Zǐ   【英文名】fruit of keiske Wormwood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庵(艹闾)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keiskeana Miq.   采